中評社北京7月25日電/網評:印度殖民主義行徑與21世紀格格不入
來源:中國網 作者:陳菲 中南財經政法大學國際問題研究所副所長、察哈爾學會研究員
印度以所謂“安全關切”為借口,打著所謂“保護不丹”為幌子,進入毫無爭議的中國洞朗地區,通過製造爭議,破壞地區穩定,企圖干擾並牽制中國和不丹兩個主權國家的邊界談判進程。印度軍方肆意妄為,不丹政府噤若寒蟬,究其原因在於印度長期以來脅迫欺壓喜馬拉雅山南麓的幾個小國,而這幾個小國並沒有任何反制手段,只能聽命於印度的霸權主義。
1947年,印度擺脫英國的殖民統治,宣布獨立。獨立後的印度繼承了英國殖民者的政治文化遺產,但是印度對喜馬拉雅山南麓小國的“統治”和“控制”比英國殖民者有過之而無不及。印度政府凌駕於這些小國之上,這種殖民主義的心態70年未見明顯變化,而且與當今這個時代越來越格格不入。印度的周邊外交政策有著明顯的殖民主義烙印,但是印度從不希望徹底清除這些烙印,反而希望長期控制和操控這些小國,並且將吞並某些小國依然作為政策選項。
尼赫魯曾經說過,“小的民族國家注定要滅亡的,它可以作為文化上的自治區苟延殘喘,但不能成為獨立的政治單位。”尼赫魯還曾經描述過,小國在世界上沒有未來,它們只能變成大國的衛星國。尼赫魯的 “印度中心論”和“小國滅亡論”是印度周邊外交政策的核心思想。儘管冷戰結束後,印度對周邊政策進行過微調,提出了稱之為古吉拉爾主義的外交五原則,希望通過睦鄰外交獲得南亞國家的廣泛支持。但是,事實證明印度從未放棄對周邊弱小鄰國的殖民主義和霸權主義心態。吞並錫金、控制尼泊爾作為戰略緩衝區、“指導”不丹外交是印度殖民主義心態和霸權主義行為的集中體現。
2012年6月,時任國務院總理溫家寶在巴西參加聯合國可持續發展大會時會見了不丹首相廷萊。2012年8月,時任外交部副部長傅瑩率團赴不丹舉行邊界會談,並會見不丹第四世國王。在這兩個場合,中不雙方都公開提到了“建交”,這也刺痛了印度敏感的神經。印度甚至有民眾在印度媒體的網絡平台上留言,印度應該像上世紀70年代對待錫金那樣對待不丹,印度應該吞並不丹。2013年不丹議會選舉,執政黨在首輪投票中還處於領先地位,但是1個半月之後風雲突變。在大選數天前,印度宣布取消了對不丹液化石油氣和柴油的補貼,並要取消對從不丹楚卡(Chukha)水力發電站進口電力的價格補貼,造成不丹國內燃料價格上升2到3倍,民怨頓時沸騰,遷怒於執政黨。最終,親印的反對黨乘機翻盤,贏得大選,而被印度政府認為“親近中國”的執政黨則選舉失敗。不丹媒體也指出,印度的這種做法實際上是在不丹政治生活的關鍵時刻,綁架了全體不丹人民作為人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