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台賬發現疑點在現場檢查中核實
“看了這麼久,當然是發現了問題”,檢查組人員告訴北青報記者。環評要求企業排放廢水總量控制指示為4231噸/年。但是,通過計算企業2016年全年及1-5月的污水處理繳費發票得出,該企業2016年全年廢水排放量為35407噸,2017年1-5月廢水排放量為13989噸,均超過了企業的廢水總量控制指標,這種行為涉嫌超總量排放水污染物。在看台賬的過程中,檢查人員不僅使用計算器抽查企業提供的數據是否準確,還會詢問企業負責人相關情況,以看他們的回答與台賬是否一致。
“對於一些從台賬中發現的疑點,我們不會直接告訴企業,而是會在之後現場檢查中再加以核實。”看完台賬後,檢查人員隨即走遍企業生產的每個環節,檢查生產原料、中間物料及廢渣是否露天堆放或者貯存場所是否規範,監測設備是否正常運行、有沒有弄虛作假,廢氣、廢水、噪聲排放指標是否達標等等。
“我們查出問題如下……”在檢查完成後,檢查組成員將各自發現的問題在組內溝通交流後向企業反饋。整個過程中,企業負責人始終神情嚴峻、眉頭緊皺,一位試圖辯解“環評中給的廢水總量太低,企業有自己的難處”,另一位則一邊聽一邊做筆記。
反饋
對發現的問題實行清單式管理
除了嘉興,第53檢查組此前已完成了對浙江省湖州市、紹興市和舟山市的進口廢物加工利用企業的檢查工作。
在24天的時間裡,他們總計檢查了34家企業。其中,廢塑料企業23家、廢紙企業7家、廢船及廢五金拆解企業4家。檢查期間,正在生產25家,停產8家,關閉1家,共發現18家企業存在38個環境違法行為。截至2017年7月26日檢查結束,檢查組檢查的浙江省嘉興市、湖州市、紹興市和舟山市等地方環保部門對12家企業的23個環境違法行為進行了立案、已下達16個行政處罰告知書。
根據環保部網站7月30日通報顯示,截至7月29日,打擊進口廢物加工利用行業環境違法行為專項行動現場檢查工作已基本結束,共檢查企業1792家,對1074家企業提出立案處理處罰建議,占檢查企業總數的60%。
這次異地交叉、屬地配合的專項行動,也得到了當地環保部門的支持。
當地環保部門的執法人員全程陪同檢查組檢查。在開頭的案例中,北青報記者注意到,當檢查組發現問題後,同在現場的嘉興平湖市環保局執法人員立即採取行動,第一時間對現場拍照、固定證據、在執法平台上傳問題,隨後展開進一步調查。
嘉興市環保局局長曹建強直言,借檢查組開展專項行動的機會嚴厲打擊環境違法行為,特別是對整治無望的企業堅決予以關停。
嘉興市環保局總工程師李健忠介紹,檢查組離開次日,嘉興市環保局立即召集全市各縣(市、區)環境監察、固體廢物管理分管局長和主要負責人會議,對整改工作進行全面部署。涉及到有進口廢物利用加工企業的縣(市、區)都成立整改領導小組,制定了整改計劃。“對檢查組發現的問題實行清單式管理,解決一個,銷號一個;對查實的環境違法行為要求三天內立案調查,七天內下達行政處罰告知書;對整改項目落實企業主體責任,要求企業立即整改,對一時整改不了的必須制定整改計劃,承諾整改時限,確保整改到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