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成功大學政治經濟研究所教授丁仁方(中評社資料照) |
中評社北京8月6日電(記者 束沐)日前,參加第26屆海峽兩岸關係學術研討會的台灣成功大學政治經濟研究所教授丁仁方接受中評社記者採訪,就如何建構兩岸交流活動成效評價指標、如何總體把握網絡民意、大陸對南台灣交流政策等問題進行了分析。丁仁方認為,目前由大陸發起的兩岸交流活動缺少完整全面的成效評估體系,一些活動成效評價過於主觀,他建議,主辦方可以從民意調查或參與者滿意度調查開始做起。
關於大陸近年來對南台灣的交流政策,丁仁方認為,大陸應該進一步加大與南台灣基層與青年交流的力度,在基層交流過程中要重視並解決代表性不足或過度代表的問題,要更加鼓勵大陸青年學生赴南部交換學習,與台灣年輕人在自然而然的交流中增進感情,塑造共同價值、記憶。此外,丁仁方還向中評社記者介紹了南台灣政局與賴清德的施政情況。
專訪全文如下:
中評社記者:您在這次研討會上提出了兩岸基層交流活動的KPI(Key Performance Indicators,關鍵績效指標)的問題,以評估兩岸社會融合的程度。您能著重談一談嗎?
有評估才會發現問題 目前兩岸交流成效評估較主觀
丁仁方:我昨天和幾位大陸學者私下又聊了這個事情。管理學大師彼得•德魯克曾說過,改革從評估開始。評估有助於發現問題,如果你不知道問題在哪裡的時候,就無法推動正確的改革。大陸有些人顧慮,評估的指標該如何定才客觀。我的想法是,雖然很難創造出一個很完整、客觀的指標,可是相對於完全沒有指標,全憑個人主觀判斷的話,問題可能會更多,所以要想辦法突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