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8月8日電/8月3日,面臨重重壓力的日本首相安倍晉三對其內閣進行了重大改組活動,安倍希望通過此次改組,能夠有效提升其支持率,挽救其政治生涯。但無論如何,一個明顯的事實已浮出水面:自2012年底安倍上台後形成的自民黨內“安倍獨大”的格局,至此宣告結束。
近些年來由於國運不濟,日本統治階層陷入前所未有的焦慮當中,將打破現狀的希望集中托付於執政的自民黨及其總裁安倍身上,這也成為了安倍政權長期執政的主要基礎。受此影響,在過去的近五年中,日本呈現出“自民黨一家獨大,自民黨內安倍獨大”的集權趨勢。
面對此景,安倍本人也不禁飄飄然起來,在之前幾次的內閣改組中,不斷將自己的親信加入到朝堂之上(稻田朋美即為典型)。尤其是安倍本人有著在任期內修憲成功這一所謂“畢生夙願”,因此執意修改自民黨總裁只能連任兩屆的規定,謀求連任第三屆。然而,我們必須要認識到日本政治的一大特點就是“派閥政治”,這也是日式議會制民主和其他西式民主國家最不一樣的地方。而“派閥政治”的特點就是論資排輩,輪流坐莊。如果安倍“得償所願”成功連任到2021年,對於自民黨內其他派閥並不是一件值得高興的事情。一方面安倍“非常態”多連任一屆,肯定會影響到黨內部的人士安排,甚至某些人的“首相夢”將會就此破滅。另一方面,2020年恰逢東京奧運會,安倍又謀求在2021年前修憲成功,這麼多“果實”都被其一人“獨吞”,怎能不讓其他人眼紅切齒?在“安倍獨大”的格局下,安倍晉三與自民黨內各勢力的關係也越來越緊張。自今年年初安倍爆出相關醜聞後,媒體總能在事件陷入停滯時“恰好”通過“內鬼”獲得確鑿的證據,事件相關人員也主動跳出來“認領”與首相的關係;醜聞發酵後,執政黨內落井下石之人層出不窮,像石破茂這樣的非主流代表姑且不論,閣僚裡面岸田文雄、麻生太郎等人都公然開始討論“後安倍時代”要如何如何,讓人不得不懷疑是否有更深層次的勢力在背後運作。因此,在無外憂的情況下安倍政權陷入困局,完全是其咎由自取。
正是基於此背景,安倍不敢怠慢,對於內閣成員進行了大幅度的更換,從人員變動的情況來看,此次日本內閣變動有以下幾點值得關注。
第一是自民黨“一黨優位”仍是日本政治的前提。儘管在之前的東京都選舉中自民黨陣營遭遇了慘敗。但是通過這次選舉,我們也不難看出,目前自民黨在日本國內政治領域的支配地位並沒有產生根本性的扭轉局面。最大的在野黨——民進黨非但沒有利用好執政黨慘敗的優勢,反而議席還減少了,這直接導致了作為黨內主要領導的蓮舫和野田佳彥的辭職。另一方面,由東京都知事小池百合子旗下的東京都民第一會,雖然在此次都議會選舉中大放異彩,被認為前景無限。然而,在地方選舉中風光無限的政治家一旦上升到了全國層面,能否“魔力依舊”,卻要打上大大一個問號。有例為證,數年前由大阪市長橋下徹及其帶領的大阪維新會,當時也被人們寄以改變日本政治版圖的厚望,如今卻已成為邊緣角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