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8月8日電/保障短缺藥品供應、規範短缺藥品價格秩序已成為今年藥政工作重點之一。《經濟參考報》記者了解到,《短缺藥品壟斷性原料藥價格行為指南》將於近期向社會徵求意見。專家表示,文件出台將遏制違法漲價、惡意控銷等行為,對穩定藥價、配合醫改具有重要意義。
短缺藥品是在一定區域內不能正常供應的藥品,原料藥是下游藥品生產企業生產藥物制劑所必需的化學或天然原料,這些藥品價格的異常變動對醫藥相關產業的正常經營以及人民群眾的切身利益都將造成重大影響。當前,我國短缺藥品和原料藥經營者價格違法現象頻發,由於短缺藥品和原料藥客觀上具有稀缺性的特點,是不法分子實施價格違法行為,牟取私利破壞競爭的高發領域。2011年以來,全國價格主管部門相繼查處了鹽酸異丙嗪、別嘌醇片、艾司唑侖、異煙肼等多起短缺藥品和原料藥經營者實施的價格壟斷行為。
專家表示,隨著我國醫藥衛生體制改革的深入推進,以市場為主導的藥品價格形成機制逐步建立。通過出台指導意見等方式,規範短缺藥品和原料藥經營者價格行為,引導相關經營者依法合規開展經營,遏制違法漲價、惡意控銷等行為,對穩定藥價、配合醫改具有重要意義。
專家建議,基於短缺藥品和原料藥行業的特點,下一步應明確相關市場界定與市場支配地位認定的標準要素,比如對行業內特有的“包銷協議”“承銷協議”等經營行為的定性作出規定,這對經營者也是一種合法性指引。
同時,對短缺藥品和原料藥領域的各類壟斷行為,比如壟斷協議、濫用市場支配地位的表現形式、違法性認定、豁免條件也應該進行規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