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8月11日電/在歐洲當前低利率的寬鬆環境下,一些“僵屍企業”依靠低息貸款存活下來。美銀美林近日發布報告稱,9%的歐洲大型公司都在靠銀行的低息貸款存活,它們幾乎都可以被視為“僵屍企業”。儘管歐洲央行想縮緊貨幣政策,這些“僵屍企業”卻捆住了決策者的手腳。一旦歐洲央行很快調高利率或縮減資產購買規模,“僵屍企業”可能轟然倒塌。
“僵屍企業”指的是那些在正常競爭環境下,因為低盈利水平而被驅趕出市場、但因債權人的幫助依然存在的企業。歐洲“僵屍企業”之所以存在,也不外乎自身財務困境和持續獲得銀行貸款這兩個因素。
歐債危機後,歐洲企業受到宏觀經濟環境的影響,利潤增長緩慢。在財務狀況不佳的情況下,企業研發經費投入不足,造成長期盈利前景渺茫,進一步降低了企業未來的利潤率。
危機以來,德國、意大利、西班牙等歐盟成員國,先後爆發不同程度的銀行業危機,銀行不良貸款大幅增加,資產負債表迅速惡化。財務狀況糟糕的銀行通過向准“僵屍企業”提供貸款,使原本高風險的貸款被認定為風險程度較低的貸款,減少銀行需要計提的壞賬損失準備,提高銀行的淨利潤數字,最終使銀行的核心資本充足率維持在正常水平。不難看出,銀行的這種不良動機是企業僵而不死的重要原因。
需要指出的是,一些企業短期的財務困境並不能反映其長期盈利能力。根據公司周期理論,一些具有較強競爭力的企業,雖短期受到行業周期影響或外部不利因素衝擊,造成盈利水平降低,但在中長期能獲得穩定的現金流和利潤增長點,因此不應將其視為“僵屍企業”。
“僵屍企業”並不是寬鬆貨幣政策刺激出來的。準確地說,寬鬆貨幣政策加劇了“僵屍企業”的蔓延。在低利率甚至是負利率的背景下,銀行能提供更多的利率優惠條件,使得負債累累的企業可以較為輕鬆地支付利息,監管部門因此難以摸清企業的財務狀況。隨著歐盟銀行業聯盟的穩步推進,銀行業經營能力整體向好,有助於歐盟有效處理“僵屍企業”。
“僵屍企業”對歐洲經濟主要造成三點不利影響。一是盈利能力低,拖累歐洲經濟復甦;二是“僵屍企業”集中的行業雖較少出現就業崗位流失,但創造的就業機會少,影響正常企業的就業增長率;三是“僵屍企業”會產生溢出效應,通過扭曲行業競爭導致效率較高的企業收縮經營,造成新進入者大幅減少,資源配置效率低下。此外,貨幣政策的過度調整可能造成“僵屍企業”破產,引發失業、銀行業危機等經濟、社會風險,從而影響歐洲經濟復甦進程。
結合歐洲銀行業、產業以及經濟復甦現狀,循序漸進地調整貨幣政策,將是歐洲央行未來考慮的重點。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