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印度,2013年,其政府啟動了覆蓋面廣闊的監控系統,這一系統允許政府竊聽錄音電話中的對話,閱讀私人電子郵件和短信,監控臉譜和推特等社交網絡平台上的發帖,並追蹤個人在谷歌上的搜索目標和痕跡。安全部門不需要法院的監控命令,也無須告訴運營商,就可以獲取通訊材料。直到目前,印度並沒有正式的隱私法。
德國擁有世界上最嚴格的隱私保護法。1977年,德國聯邦政府出台了適用於整個德國的《聯邦數據保護法》,約束範圍包括電子通信、互聯網等領域,防止因個人信息洩露導致的侵犯隱私行為。政府內部還設立了聯邦數據保護與信息自由專員,來監督政府機構在保護個人數據方面的行為;德國各州也有數據保護專員,以類似的方式監督各州政府機構的行為。
即便如此,關於個人信息保護也存在爭議。著名的“德國之翼”墜機事件發生後,這一爭議在德國始終沒有停止過。
商機與禁區並存
保護數據隱私,越來越受重視,這對用戶而言無疑是個福音。對不同企業來說,數據隱私的保護工作,既意味著商機,也意味著可能受到更多限制。
數據隱私保護帶來了商機。英特爾公司最近在紐約舉行的“英特爾Xeon可擴展處理器發布會”上宣布,正與金融創新公司R3合作,加強其Corda區塊鏈平台的數據隱私和安全性。
作為解決Corda數據隱私和安全的一部分,該平台只向“需要知道”的人發送數據,這與大多數區塊鏈應用程序不同。這一特點源自金融機構的要求,需要確保貿易和協議的保密性。Corda解決了全球80多個成員識別的多個問題。對英特爾和R3來說,數據隱私保護的需求無疑催生了新商機。
新興企業也在涉足數據隱私保護行業。
英國金融科技初創企業Privitar最近宣布,公司已獲得1600萬美元A輪融資,將用於擴大其技術平台和拓展美國市場的業務。這家公司的聯合創始人兼首席執行官簡森·布雷茨將其定性為“隱私工程”公司,表示其目標是在確保客戶隱私信息得到嚴格保密的前提下,通過大數據分析預測客戶行為,將手中的數據增值變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