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三個公報:為減少意識形態之爭樹典範
環球時報:作為中美建交和中美關係發展的見證人,您如何看中美三個聯合公報?
傅立民:最重要的公報當然是1978年歲末發表的《中美建交公報》,而最為“有趣”的公報是1972年2月發表的“上海公報”。說它最有趣,是因為當時中國和美國面臨一個共同的問題:我們都想尋求合作以反對前蘇聯。與此同時,中美雙方各自擁有不同的夥伴或盟友,在許多問題上立場截然相反。比如中國支持巴基斯坦,而美國支持印度。這是我們的問題:一方面美中均有合作的願望,另一方面雙方又不想出賣各自的朋友,這就是“上海公報”的起源。中國所做的事,美國有可能不贊成,美國所做的事,中國也有可能不贊成,而“上海公報”的發表表明:儘管我們有著不同的思想意識形態,但我們仍能相互合作,這意味著美中兩國對外宣告了意識形態上的“停戰協議”。這是很有趣的,我認為該公報樹立了很好的典範。因為冷戰結束後,美中一直存有思想意識形態之爭。我們所要做的事情之一是要減少意識形態之爭,求同存異。
再看1982年8月“八·一七公報”。它的主要內容多是之前中美邦交正常化私下談判的重複。它強調的是很重要的戰略,即美國為台北所定下的調子是:軍事姿態是不起作用的——你不能和大陸保持軍事對抗,如果和大陸保持軍事對抗,美國就會減少對你的軍事支持。迄今為止,美國仍希望和平解決兩岸問題,並對此持開放態度。我們不支持“台灣獨立”,我們不支持“兩個中國”,我們和中國所強調的立場相一致。
此外,我注意到,在香港有些瘋狂的年輕人搞“佔中”,開始談論“香港獨立”,這本身是非常荒唐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