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種,對我國統計工作存在的問題表達不滿,提出批評和建議。雖然有些批評是尖銳刺耳的,但總體而言是建設性的、善意的。應該吸收其合理建議,使我國經濟統計數據能夠跟上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完善的步伐,讓統計數據不僅能夠真實反映經濟社會發展和人民生活狀況,而且能夠與國際接軌、進行國際比較。
第二種,對個別經濟統計數據提出質疑。其實,當一些數據與另一些數據的結構關係出現某些變化的時候,出現質疑是必然的、正常的。統計部門應注意對這種結構關係變化及時作出解釋。也要看到,質疑經常是發現新問題、新規律的起點。因而,應積極回應並認真研究這些質疑,促進統計工作水平和數據質量提高。
第三種,對統計造假深惡痛絕的譴責和批判。對於個別地方官員瀆職懶政不作為,甚至為個人或小團體不當利益而瞞報、錯報、誤報、漏報道致數據缺失、失真的行為,不僅應當強烈譴責,而且應當按照黨紀國法予以嚴厲懲處。但要看到,這種行為是極個別的,涉及的數據量很小,因而並不影響我國整體統計數據的真實性、科學性。
第四種,惡意唱衰中國經濟,製造“中國衰退論”。不可否認,確有一些人懷著惡意唱衰中國經濟的目的,對統計數據進行歪曲性評論,在經濟下行壓力大時惡意唱衰,在經濟穩定增長時又無端指責中國政府操縱統計數據,其目的是打壓中國經濟、打擊社會信心,危害的是中國經濟發展和全體人民共同利益。對這些聲音,應當採取零容忍的態度,給予及時有力的辨析、駁斥。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