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續道,從各種跡象看,部分民進黨人反對再次“禮讓”柯文哲,揉合了幾種複雜的因素。其中最重要的是,柯文哲充分利用台北市長的“政治舞台”進行表演,繼續攢取“喝彩”聲以抬升自己的民調,與蔡英文的極低民調數據形成強烈反差,作為自己在二零二零年挑戰爭取連任“總統”的蔡英文的“政治資本”。其次就是柯文哲充分利用自己響應習近平“兩岸一家親”,從而得以風光出席“雙城論壇”,並在成功舉辦“世大運”中得到北京的暗中襄助的獨特政治優勢,對因拒絕承認“九二共識”及其“兩岸同屬一個中國”核心內涵,而正深受兩岸制度性聯絡機制“停擺”困擾的蔡英文,形成巨大的“內部比照壓力”。這等於是幫助北京以“借助鍾馗打鬼”的方式來打擊蔡英文,讓已經在兩岸關係和“國際空間”領域上焦頭爛額的蔡英文,“雪上加霜”。
因此,民進黨必須拆掉柯文哲向蔡英文施加壓力的“政治舞台”,減輕蔡英文在二零二零年爭取連任“總統”的“內部比照壓力”。但是,“針冇兩頭利”,倘是在明年底的台北市長選舉中,民進黨不再“禮讓”柯文哲,亦即也推出自己的候選人,就勢必會形成“鷸蚌相爭,漁翁得利”的效應,讓國民黨捲土重來。實際上,一九九四年台北市首次進行市長選舉,國民黨提名了在任官委市長黃大州,從國民黨內分裂出去的新黨也提名趙少康,分薄了國民黨支持者的選票,讓陳水扁“冷手拾了個熱煎堆”。六年後的“總統”大選,也同樣是由於從國民黨中出走的宋楚瑜執意要參選,拉走了國民黨提名的連戰的選票,但自己卻受“興票案”影響而未能當選,而將國民黨在台灣半個世紀的政權拱手相讓給陳水扁。倘明年底台北市長選舉也發生類似的效應,就不過是“風水輪流轉”而已。因此。民進黨寧願丟掉台北市,也不給予柯文哲。反正,台北市本來就是國民黨的,而且從目前情況看,國民黨還未出現可以挑戰蔡英文大位的戰將。因而在“總統”與台北市長之間,作出“兩害取其輕”的抉擇。
當然,世事無絕對。倘柯文哲輸了爭取連任台北市長一役,表面上是失去政治舞台,無法再以“雙城論壇”來作為挑戰蔡英文的“政治資本”,但卻將會給柯文哲提供更大的活動空間,可以到處趴趴走,為自己“加分”,並可避免市政失誤而“減分”。——畢竟,行政執行力並非是柯文哲的強項,“做多錯多”,何況他的“大嘴巴”既可為他帶來利多,但更能誤事。而在“無市政一身輕”之下,反而可以像當年陳水扁丟失台北市長後,在民間以至境外經營養望。馬英九也是在卸任台北市長後,到處“LONGSTAY”趴趴走。柯文哲也同樣可以這樣做。此時,就是走出台北市,走到全台灣了,反而更可能會對蔡英文構成實質性的威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