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各種圖案的中式僑批封,象徵著吉祥平安。 |
中評社香港8月20日電/從文化傳播角度來說,僑批既是私人書信,更是文化交流的工具和載體,是旅居東南亞的華僑與在家鄉親朋好友之間穿越時空的親情對話。
華僑是文化的傳播者,把中國的語言、文化傳播到世界各地,同時把世界各地的先進技術和不同文化帶回家鄉,影響著我國東南沿海區域的發展變化。僑批見證了僑鄉與東南亞之間的經濟與文化交流,是反映區域經濟文化形態變遷的重要文獻。從另一角度可以說,僑批是我國與海絲沿線國家的民間外交史書。
眾多民眾出國東南亞等地,帶去人力資源,帶去科學技術,傳播了中華文化、民族風俗、語言、宗教、體育等等,積極參與僑居國建設,對僑居國的經濟、政治、文化等做出了巨大的貢獻。與此同時,僑批,這種以文字記錄為主的媒介,架起了海外華僑華人與國內僑眷之間雙向交流之橋梁,促進了僑居國與祖國之間的友好交往,傳播與共享了人類文明之成果,為那個時期的社會經濟文化發展做出了歷史性的貢獻。
僑批保持了中華傳統文化中的書信風貌,蘊藏著豐富的人類記憶與社會文化內涵,將書法藝術和優美辭章完美結合。僑批中的水客和後來有信局轉駁的相當數量的僑批封採用“紅條封”“山水封”等,封上的美術圖案形象、生動、美麗、多彩,蘊涵著中華傳統文化特點,象徵著吉祥平安,給遠方的親人千里報平安,萬里送祝福。也讓人忍不住發思古之幽情,引起了僑批經手者對中華傳統文化的向往和熱愛。
華僑雖漂泊在異國他鄉,但大部分仍然保持家鄉風俗習慣,堅守濃重的鄉土觀念。圖所示為1913年1月由緬甸仰光寄同安西門外蓮花山蓮山頭僑批,為一報喜僑批,因而在封面及批信上布滿吉祥印章。批信提及寫批人生下一男子,交代家鄉親人要按照家鄉風俗去做相關之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