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教育界人士看來,科學教育長期淪為“副科”、師資匱乏、課程標準陳舊、科學教育方式不接地氣等都是導致學生科學興趣下降、科學素養不高的重要原因。此次科學課重回一年級、並且被列為與語文、數學同等重要的“基礎性課程”,或將有助於解決上述困境。
對策
越早介入越易種下科學種子
記者發現,包括清華附小、北京景山學校、北京市崇文小學在內的部分學校已為低年級學生設計了科學課程和探索活動。
自去年起負責一、二年級科學課教學的清華大學附屬小學教師龔長霞認為:“對低年級段學生進行科學教育很有必要”。一方面,他們的好奇心強,對科學很感興趣,“總有學生對我說,為什麼每周只有一節科學課,每天都上多好呀”;另一方面,他們雖接觸過很多科學知識,但僅從書本上獲得,而不是來自於實驗或生活經驗,並未真正理解和掌握,也無法用這些知識來解決問題。
“年齡越小,對事物的好奇心越濃烈,興趣越易培養。在孩子已具備一定知識和理解能力基礎上,越早介入,越容易在他們心中種下科學的種子。”劉穎相信,如果能在小學階段培養起對科學的興趣與科學素質,將會為學生以後的自主教育打下基礎,並有助於對初高中科學課程的深入學習。
崇文小學科學課程負責人萬士林表示,此前,崇文小學與校外機構合作,為一、二年級學生開發了科學實驗校本課程。學生每周學一點科學知識,做一個實驗作品,如彈射小飛機、小肥皂等。增設專門的科學課使科學教育更系統規範,但學校原有的實驗活動不會取消,而是重新調整校本課程,使兩者有機結合。
(來源:新京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