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前香港民政事務局局長、中華能源基金委員會常務副主席兼秘書長何志平。(中評社 蘭忠偉攝) |
中評社香港8月22日電(記者 蘭忠偉)特區政府近年來大力提倡香港“超級聯繫人”角色。不過,有部分香港學者則認為時下香港“超級聯繫人”的定位並不準確,內地的快速發展已經不需要香港作為“中間人”的角色,內地早可以越過香港“走出去”。
21日,前香港民政事務局局長、中華能源基金委員會常務副主席兼秘書長何志平接受中評社記者採訪時表示,香港得以發展的重要優勢就是聯絡人。稱呼“超級聯絡人”亦或是“普通聯絡人”並不重要,重要的是香港確實能夠起到聯絡人的作用,是“走出去”與“引進來”的中間人。
何志平指出,香港是一個小地方,但卻有大格局。全世界有關方面都盯著香港,香港可以起到非常關鍵的作用。香港任何天然的資源都沒有,沒有石油、農牧業,但香港有的就是人才,人才是香港最大的寶庫。
他續指,香港GDP92%是服務業,除此之外香港沒有其它優勢產業。因此香港只能作為中間人,配合國家“走出去”、“引進來”。
“1999年中國加入WTO後,國家已經大量開放。事實上,世界500強已經不需要在香港設立總部,這類企業早已在天津、廣州、上海等地設立總部,但不能忽略的是,他們仍然在香港留有分部,原因就是在香港進可攻、退可守。”何志平說。
何志平表示,除了全球財富500強之外,還有財富5千甚至是5萬強的企業,美國紐約、華盛頓的很多大公司都不需要香港作為中間人,但是在美國的中部,有很多的中小企業還需要香港的服務。中國湖南、四川、陜西等城市的中小企業,亦需要通過香港招商,需要香港提供服務。
“香港亦需要推進‘一帶一路’,走在國家的前沿。香港要走出自己的一條路,這一條路在海洋的另外一邊。”何志平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