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8月29日電/緬甸若開邦連續三天發生恐怖襲擊,截至27日造成上百人死亡。緬甸政府說發動襲擊的是賓格利人、即國際媒體常說的羅興亞人,同時認定若開羅興亞救世軍(前譯若開羅興亞救贖軍)為極端主義恐怖組織,向若開邦派出軍隊展開反恐打擊。
羅興亞人與占若開邦人口多數的若開族人長期不和,族群矛盾近年來多次引發暴力衝突。緬甸軍警對恐怖分子的清剿引發爭議,加上大量羅興亞人逃到東南亞鄰國引發非法移民等問題,給緬甸政府和昂山素季招致不小的國際壓力。
儘管緬甸政府採取一些措施,試圖為若開邦所有居民尋求出路,但上周發生的恐怖襲擊令局勢更加惡化。種種跡象顯示,若開邦問題依舊是昂山素季的燙手山芋。
【矛盾由來久】
羅興亞人認為自己在若開邦生活的歷史很久,是本地合法居民。而緬甸國內主流民意認定他們是來自孟加拉國的“非法移民”,拒絕承認羅興亞是一個民族。這也是目前緬甸政府的立場。
若開邦位於緬甸西北海岸,毗鄰孟加拉灣,與孟加拉國接壤,古稱阿拉幹。這裡曾有一個獨立的阿拉幹王國,直至18世紀被緬甸王國征服。英國殖民者在18世紀先後征服印度、緬甸後,將包括阿拉幹在內的緬甸劃入英屬印度,直至1937年才把緬甸單獨劃出。1948年,緬甸獨立,阿拉幹成為緬甸的若開邦。
因為貿易,來自中東的商人曾在阿拉幹王國居住。有說法稱羅興亞人的歷史可以追溯到那些中東商人,因此可以算作若開邦本地居民,但這種說法未獲廣泛認同。在英國殖民期間,殖民當局從今孟加拉國引入居民充當其統治的幫凶,在二戰期間也使用這批人與若開族、緬族等民族對抗。緬甸人大多認為,羅興亞人是這批外來居民的後裔,雙方因此存在歷史矛盾。
2012年5月至6月,即緬甸民主轉型後的第二年,羅興亞人與若開族人發生衝突,使若開邦問題一度成為國際輿論關注焦點。當時,一樁若開族女性遭羅興亞人強姦並殺害的刑事案件引發雙方族群衝突,導致上百人喪生。緬甸政府同年6月在若開邦實行緊急狀態,此後局勢有所緩解。
2016年10月9日,若開邦孟都地區3所邊防警察局遭到武裝襲擊,9名警察死亡。緬甸政府將這起事件定性為恐怖襲擊,國防軍和警察部隊隨後在孟都等地實施清剿,至今年2月結束。其間,一些軍警被指侵犯人權,令剛剛上台執政的昂山素季及其領導的全國民主聯盟受到聯合國和美國等西方國家新一輪批評。
一些羅興亞人在清剿行動中逃離緬甸,成為難民,但經常不被其他國家接受,引起國際輿論同情。過去幾年來,還有許多大量羅興亞人為擺脫貧窮或歧視,試圖偷渡到東南亞其他國家,其中不少人落入人口販賣團夥手中。泰國一家法院今年7月對一起被告多達103人的人口販賣案宣判,受害人主要是羅興亞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