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宏觀經濟研究院副院長吳曉華看來,智庫國際發聲是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智庫建設取得成績的顯著標誌。“中國智庫主動走出去,以融通中外的話語體系講述中國故事、傳播中國理念、分享中國方案,以西方為中心的話語方式逐漸被打破,以智庫為重要內容的文化軟實力與我國經濟力量更加匹配。”
國際形勢總有雲譎波詭之時。當國家利益受到侵害,當來自國外的誤解與發自國內的困惑阻滯前進腳步,智庫又當如何表現?答案早已用行動寫下:主動發聲,堅決回擊。
“2016年由菲律賓單方面提起的‘南海仲裁案’,檢驗了中國智庫在挑戰面前去偽存真、激濁揚清的戰鬥力。”中國社會科學院國家全球戰略智庫常務副理事長王靈桂感慨萬端。在這場披著法律外衣的政治鬧劇面前,中國智庫仗劍出海,把智庫對話會、法律研討會開到了華盛頓、海牙、新加坡,用旗幟鮮明的觀點還原真相、駁斥謊言,響亮宣告了中國主權與國際法尊嚴的不可踐踏、不容侵犯。
駁斥“中國債務危機論”“中國崩潰論”等消極論調,深入闡釋黨和國家前瞻宏闊的發展戰略,引導民眾增強信心、凝聚力量、共築夢想……面向國內社會,智庫正因其專業素養、現實觀照成為民心“黏合劑”、社會“穩定閥”。
咨政建言、理論創新、公共外交、引導輿論、服務社會……指引中國智庫前行的,是習近平總書記代表黨和國家賦予的重托與矚望——“改革發展任務越是艱巨繁重,越需要強大的智力支持”。
胸懷未來逐夢行:
使當代中國研究更加深廣,使“中國學派”英才輩出,使“中國風格”蔚為大觀
奮發有為,方能壯大自身。今日中國,已經成為世界智庫地圖中的重要板塊。
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編寫的《全球智庫報告》顯示,2016年中國智庫數量為435家,穩居世界第二,僅次於美國。
2016年12月,南京大學中國智庫研究與評價中心、光明日報智庫研究與發布中心聯合推出“中國智庫索引”,層層遴選後公布了首批489家來源智庫名錄。持續一年多的動員與梳理過程中,大量符合標準、富有潛力的智庫機構浮出水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