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朱輝球(圖片來源:網絡) |
中評社北京8月31日電/近日,又一起期權腐敗被媒體曝光。廣東省佛山市南海區裡水鎮原黨委書記朱輝球,為了獲取高額感謝費,幫不法商人量身打造土地出讓金分配“新規”,使鎮財政損失1.4億元,被開除黨籍並被移送司法機關處理。雖然他已經辭職兩年,而且感謝費並未真正兌現,但依然面臨嚴厲的法紀制裁。
黨的十八大以來,黨中央全面從嚴治黨的決心和力度不斷加大,形成了反腐敗鬥爭壓倒性態勢,讓黨風政風為之一振。實踐也表明,反腐敗不會一勞永逸,少數腐敗分子投鼠忌器但並不一定會善罷甘休,很有可能尋求更為隱蔽和變相的貪腐新手法,繼續從事貪腐老勾當。朱輝球的腐敗問題不失為一個“花樣翻新”的典型案例。對那些不收斂、不收手、不知止的貪腐官員,必須重拳打擊。
在任時利用職權為他人謀取非法利益,故作清高不收財物,等離職或退休後再兌現“酬勞”。較之“一手交錢、一手辦事”式的直接權錢交易,這樣的腐敗變種打了“時間差”,而且披著廉潔的“隱身衣”,具有更大的隱蔽性。期權腐敗往往發生在土地使用權轉讓、工程招投標、產權交易及政府採購等涉及金額較大的經濟領域,形成的“腐敗黑洞”往往也十分驚人。朱輝球雖然只是一個鎮黨委書記,但一次貪腐金額就高達1500萬元,給當地財政造成的損失更是高達1.4億元,足見期權腐敗的危害性。
不管是“過一陣再兌現”還是“退休後再回報”,抑或是“平時不收錢,節日來上供”,期權腐敗的把戲,不論如何巧妙終究會有真相大白的時候,不論披上如何華麗的外衣終究會有“衣不遮體”的一天。紙包不住火,壞事不會永遠藏於暗室。“期權”不是腐敗的避風港,只要涉貪涉腐,必然會受到法紀制裁。恪守清廉本分而不是懷揣貪贓僥幸,為官之路才能走得既順且正。
鏟除期權腐敗,強化權力監督、精准防治是治本之策。一方面,應加強對“關鍵少數”以及關鍵崗位的監督和制約,加強對領導幹部任期經濟責任審計、離任審計和事後審計,最大限度地堵塞現行各種制度的漏洞,不給腐敗分子可乘之機。另一方面,必須進一步完善法律法規,規範官員退休、兼職、下海等行為,建立辭職報告、離職回避等權力監督和追溯機制,設好權力的“防波堤”和“隔離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