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9月1日電/日前,江西省峽江縣啟動為期1個月的“倡導全民閱讀建設書香玉峽”圖書巡展活動,經過精心挑選的6000多個品種的5萬多册圖書在各街道社區巡回展出。圖為幾名小孩正在書展上認真看書。曾雙全、張晶/人民圖片
“請問,適合3歲孩子讀的書在哪兒?”體驗式書店——北京青少年閱讀體驗大世界中,一位母親正向穿黃色制服的工作人員咨詢。
“在嬰幼區和早教區,有適合的。”順著工作人員所指的方向看去,是一片或按出版社、或按主題、或按印刷情況等分類的大區域。這位媽媽猶疑了一會兒,走向接力出版社的陳列架。面對琳琅的書目,若無明確目標,想從中選出一本適合3歲孩子閱讀的書,並不容易。
“選書難”是近年來促使“分級閱讀”呼聲漸高的理由之一,也是中文分級閱讀相關機構和專家正在研究和解決的事情——為孩子有效率地選到合適的書,讓孩子愛上閱讀。
分級有無必要之爭
究竟什麼是分級閱讀?一直希望從學理層面推動中國少兒分級閱讀的兒童閱讀專家王林博士的解釋是:“按照少年兒童的年齡和閱讀能力,提供適合的、科學的讀物。其核心理念是讓少兒學會和喜歡閱讀。”
雖然分級閱讀呼聲漸高,但爭議隨之而來:有無必要之爭,標準制定之爭……
不贊同童書分級者有之,“孩子理解能力就是天然的閱讀過濾器,是天然的分級能手,不需要再依靠外部力量去對童書進行分級。”
對此,王林的觀點是:並非孩子“浸泡”在書裡就會閱讀,而是需要引導。引導會提高閱讀效率,會促進孩子閱讀能力的發展,分級閱讀起到的正是引導作用。
“‘牛不喝水強按頭’,看重閱讀價值但不知道從何著手的老師、家長並不少見。”這是河南省鄭州市金水區文化路二小語文老師杜斐的“閱讀”教學體會。正因這樣,在她看來,實行分級閱讀“很有必要”。“由於孩子年齡不同、認知能力以及閱讀能力有別,分級閱讀對於沒有指導孩子進行課外閱讀經驗的老師、家長來說,具有參考價值。”杜斐說。
反對者中,有一種聲音是“閱讀是個人體驗,標準化反而會扼殺孩子的閱讀積極性”。對此,做過多年童書編輯的北大出版社編輯於鐵紅並不贊同:“確實有一些孩子的閱讀能力和閱讀範圍超出同齡人,對於這些孩子來說,完全可以在分級閱讀書目之外選擇更多自己喜歡的讀物。分級閱讀對他們來說不僅不會扼殺其積極性,反而會有一種自由和領先的快樂。對於多數孩子甚至他們的家長來說,為他們確定一些適合其閱讀能力的範圍和內容,利大於弊。”
“利大於弊”體現的正是分級閱讀討論的基本背景——“個別”和“一般”。“標準是借鑒性的,並非強制性。分級閱讀的出發點是讓孩子愛上閱讀,用經濟快速的方式學會閱讀。當然,也不排除有些孩子的閱讀能力較強,但分級閱讀針對的是大多數。” 王林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