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9月5日電/美軍第二次抵消戰略著力打造並提升了以精確制導為核心的相關技術,塑造了以精確制導武器、隱形技術、網絡技術為主的全新戰鬥力,為贏得對蘇優勢奠定了基礎。
美軍提出第三次抵消戰略,目的是通過“對技術、作戰概念、體制結構重新整合以重振常規威懾能力。”其核心技術是人工智能以及智能化技術。
有效應對美軍第三次抵消戰略,既要避免被帶入他們主導的遊戲,更要有強烈的問題意識。
第二次抵消戰略由來
美軍第二次抵消戰略可追溯到其在1973年到1975年開展的《長期研究與開發規劃項目》。該項目基於兩點假設:美蘇間具有核平衡,雙方都不使用核武器。在此情況下,為應對蘇聯的常規有限進攻,美最高指揮當局需要在核打擊手段以外尋求其他應對方式。而美軍第二次抵消戰略的目的就是明確哪些技術是這些應對方式所需發展的。換句話說,是在美蘇都不願意進行核戰爭的情況下,如何通過利用新技術發展常規武器以應對美蘇有限戰爭。美軍得出的結論是:大力發展圍繞精確制導相關的技術。由此,美軍開始著力打造提升以精確制導武器、隱形技術、網絡技術、太空技術為主的全新戰鬥力。
美軍在上世紀八十年代全面實施第二次抵消戰略,也開啟了新技術革命對未來戰爭的塑造。特別是在海灣戰爭中,美軍充分展示了第二次抵消戰略所發展的軍事能力,由此也引發世界多個國家積極參與軍事變革,提高打贏信息化局部戰爭能力。而隨後俄羅斯等國在此方面能力的提升,使美軍反過來認為,其第二次抵消戰略所塑造的作戰能力已被抵消,美軍的常規威懾能力再次受到威脅。以此為緣由,美軍提出第三次抵消戰略,目的是通過“對技術、作戰概念、體制結構重新整合以重振常規威懾能力。”
盤點第三次抵消戰略
美軍第三次抵消戰略的本質是針對和平時期大國間競爭,增強常規威懾能力。就目前階段而言,該戰略依據的核心技術是人工智能以及智能化,實施方式主要是將智能化技術與美軍三大優勢(人員素質、作戰網絡、盟友夥伴關係)相整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