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受《瞭望》新聞周刊記者採訪中,中國科學院自動化研究所研究員王飛躍表示,我國已成為機器人大國,但還不是強國。我國每萬名工人中機器人的占有率遠低於發達國家,減速器等機器人相關核心技術還主要依靠進口。要讓我國成為一個機器人強國,真正讓機器人對社會、經濟、產業發揮作用,還有很長一段路要走。
跨向智能時代還缺什麼
“智能化是工業機器人最關鍵的發展方向,現在工業機器人的智能化程度還很低。”接受《瞭望》新聞周刊記者採訪中,安川首鋼機器人有限公司總工程師曾孔庚說,隨著全球人工智能技術的發展,機器人正越來越智能。中國在這個領域有自己的人才和市場優勢,未來應進一步加大優勢領域科研和產業支持,這將為國家機器人產業實現飛躍提供重要的支撐。
李立軍說,從全球來看,機器人在運動層面上尚存在非常大的不足,無論是目前主流的電機驅動還是扭矩更大的液壓驅動,其能效比、靈活性仍遠遠達不到人類肌肉群協調動作的水平。在相關領域,各國都在加強科技攻關研發,我國也應迎頭趕上,支持本土企業和研究機構加大科技創新和攻堅力度。
《中國機器人產業發展報告(2017)》也明確指出,我國應進一步規範政府扶持體系,規範市場競爭秩序,助推我國機器人產業向中高端邁進。同時,加快攻克核心零部件技術,並發揮資本市場作用,研究建立國家級產業引導基金,加強標準制定和知識產權布局,加強技能人才隊伍建設和職業教育培訓力度。
王飛躍、李立軍等專家表示,未來應重點突破產業鏈中上游的核心零部件關鍵技術,提升機器人產業技術水平,採取政策和市場手段相結合的方式,加大對機器人重點理論和核心技術的投入。針對國際前沿的仿生技術、智能材料、機器人深度學習等領域研究,也應提早布局儲備實力,推動在更多領域實現突破和引領。
在王飛躍看來,當前我國在智能手機應用方面領先了世界,而且還會有很大的想象空間,即移動智能或智能信息港,從這裡你可以走向全世界。有很多企業做了很多扎扎實實的工作,但一些企業現在還停留在“語言創新”上,實際上企業“做的”跟“喊的”還是有差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