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9月19日電/“香港發展:新動力、新前景研討會”昨日在君悅酒店舉行,來自不同範疇的專家學者就中國經濟結構新增長點、香港未來發展機遇等主題發表演講。中國社會科學院副院長蔡昉在演講中對經濟新常態、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進行了詮釋,同時針對中國經濟尋求增長新動力、新動能,歸納出新型城鎮化人口增長、中等收入群體擴大、教育深化三個未來中國經濟新增長點,最後將政策著重點落到農民工的教育深化問題。
“進城打工的農民工主體是16歲至19歲、初中到高中學歷農村青年,這部分人口轉移在2014年到達峰值,之後變成負增長,相應地,城鎮化進程也就無法加快。”蔡昉表示,未來城鎮化應重點放在最有潛力部分,也就是農民工的市民化,讓農民工轉出來成為市民。否則,中國未來經濟勞動生產率的提高將受到嚴重挑戰。
根據國家統計局標準,我國中等收入群體達八億多人口,是世界最大的中等收入群體。蔡昉指出,農民工月均收入超過3000元,是標準的中等收入群體,但是他們沒有城市戶口,就業、社會保障、子女就業均未能平等待遇,所以是“有缺陷的、不能充分消費的群體。”
蔡昉認為,從供給側來看,農民工群體可改善增長核算中幾乎所有的變量,從需求側來看,他們獲得基本公共服務後可爆發巨大消費力,因此是“值得培育的龐大群體。”
蔡昉表示,在過去30多年,中國教育經歷非常快的增長速度。由於總人數減少,中國每年新成長的人力資本總量開始下降,這是經濟增長速度下降的重要原因。農民工是擴大教育的一個重要載體,農民工市民化是一個具體、立竿見影的擴大和均等化教育的實現途徑。
“農民工數量龐大,工資增長快,消費模式新,且是潛在的生育人群,其自身與子女皆處於受教育時期,這些原因讓農民工成為經濟新增長點的關鍵人群,構成未來中國經濟增長的巨大潛力。”蔡昉說。
(來源:大公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