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被稱為“炸彈之母”的GBU-43/B大型空爆炸彈。 |
同一個星球,有的地方風和日麗、盛世太平,而有的地方早已成了高端武器試驗場,千瘡百孔。
9月7日,繼美國4月13日向阿富汗“伊斯蘭國”武裝分子投下“炸彈之母”後,俄羅斯向敘利亞代爾祖爾地區的“伊斯蘭國”組織也投下了一顆被稱為“炸彈之父”的巨型非核炸彈。顯然,深受東正教父權思想浸染的俄羅斯認為,“爸爸要比媽媽更強大”。
9月17日,英國《獨立報》網站發表題為《伊朗稱已研製出“炸彈之父”》的報道稱,該國已經製造出一枚可與美國“炸彈之母”媲美的10噸級炸彈,“它能夠從飛機上投射,具有極強的破壞力。”伊朗軍隊官員稱之為“炸彈之父”。
“炸彈‘之母’‘之父’的冠名大都是給這些威力巨大的炸彈起的昵稱,表示常規炸彈中的威力最大者。”國防科技大學國際問題研究中心常務副主任馬建光教授25日接受科技日報記者採訪時表示,“炸彈之母”的概念最早由美國人提出來,而俄伊把自己的類似武器以“父”冠名,有針鋒相對之意。“美國自然不肯罷休,把自己另一款GBU-57取名為‘炸彈之爺’。”
公開資料顯示,美軍在阿富汗東部楠格哈爾省投下的“炸彈之母”GBU-43巨型炸彈,是美軍首次使用的威力最強非核武炸彈,摧毀了極端武裝的巨大藏匿點、多個掩體、300米長的隧道和一個大型武器彈藥庫等設施。住在距離空襲地區兩公里以外的居民說,爆炸時產生的巨大聲響把家裡的窗戶玻璃都震碎了。
這個威震四方的“炸彈之母”到底何方神聖?軍事專家高岩透露,“炸彈之母”並非很多媒體說的燃料空氣炸彈,也不是什麼鑽地炸彈(美國巨型鑽地炸彈是另一種GBU-57巨型炸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