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9月29日電/接近千元的T恤、數千元的床品……在消費不斷升級的中國市場,“埃及棉”正成為追求高品質的消費者熱捧的標簽。而在埃及當地,小小的棉朵不僅寄托了棉農致富的希望,也承載了為政府出口創匯的重任。
埃及尼羅河流域及下游三角洲光照充足,加之上游阿斯旺大壩提供了充足的灌溉水源,當地出產的棉花纖維細長、潔白柔軟,是全球高品質棉種之一。
在上世紀埃及棉花生產的鼎盛期,世界大牌成衣、訂制西裝和棉紡品生產商將埃及棉用於高端產品線,埃及棉的出口每年為埃及政府創造大量外匯,因此也被稱為“白色黃金”。在20世紀30年代,埃及棉花種植面積曾經達到200萬費丹(1費丹約合0.42公頃)。
近年來,由於灌溉和種子成本上升,加之水稻等作物利潤更高,埃及棉種植面積不斷縮水。特別是在2011年後,政局動蕩影響到埃及農業部門相關棉花生產和收購政策,棉花年產量由2010年的17.8萬噸下降為2016年的4.2萬噸,棉花種植面積則在2016年創下12.9萬費丹的新低。
為扭轉埃及棉種植面積與產量雙下降的趨勢,埃及總統塞西今年7月要求農業部提高棉花收購價,以鼓勵棉農在未來幾年擴種。埃及農業部長班納隨後宣布,埃將在2018至2019財年將棉花種植面積擴大到100萬費丹,並利用埃鎊2016年年底大幅貶值為出口帶來的紅利,大幅增加棉花出口。
法尤姆省棉農艾哈邁德種有約10費丹的“吉薩95”棉。他向記者介紹,“吉薩95”是埃及政府今年大力推廣的棉種,以埃及政府對“吉薩95”棉的指導收購價加上相關補貼計算,1費丹棉花可為他帶來約1.5萬埃鎊(1埃鎊約合0.13美元)的純收入,這在法尤姆已十分可觀。
在艾哈邁德的棉田裡,一些還未開學的少年正在利用閑暇時間幫助采摘棉花。看到記者的相機,一名少年主動跑來展示手中剛采摘的棉花。他說,在為期一個月的采摘期,他們來此采摘棉花每天可以獲得20埃鎊的收入,為家庭帶來切實補貼。“我和我的朋友們說說笑笑就把活兒幹了,摘棉花是很好玩的事,不光是為了掙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