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宋詞裡的中秋月:營造純淨清雅的意境
http://www.CRNTT.com   2017-10-02 14:57:16


 

  其次,從中秋節普遍的民俗心理來看,中秋之夜,圓月當空,月亮皎潔而圓滿的客觀特征與人們祈盼親人團圓、世事圓滿的心理相契合,所以宋詞裡的中秋月常有團圓的意喻,中秋月成為人們表達思念、寄托祝福的象徵和載體,如蘇軾《水調歌頭》:“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周紫芝《水調歌頭》:“濯錦橋邊月,幾度照中秋。年年此夜清景,伴我與君游。”都借月寄托對親人朋友的懷念,希望親友長相聚、長相憶。然而人世間常聚少離多,宋代詞人多處官僚階層,歷經仕宦,轉徙各地,中秋佳節,團圓之時,詞人往往漂泊異鄉,宋詞裡的中秋月有時也以黯然的面貌出現,其中寄寓游子客居他鄉的孤獨寂寥之感,如蘇軾《西江月》:“世事一場大夢,人生幾度秋涼。……中秋誰與共孤光。把盞凄然北望。”範成大《水調歌頭》:“細數十年事,十處過中秋。……星漢淡無色,玉鏡獨空浮。”均在詞中借月表露孤獨冷清的心境。而到了宋末遺民詞人的筆下,中秋月的團圓之喻義,更是從一己的悲歡離合上升到家國的層面,劉辰翁《水調歌頭》雲:“飲連江,江連月,月連城。十年離合老矣,悲喜得無情。想見凄然北望,欲說明年何處,衣露為君零。同此大圓鏡,握手認環瀛。”江山易主,明月仍如舊,國家覆滅,明月仍圓滿,這一輪明月引發的是詞人深切的亡國之哀和故國之思。宋詞裡的中秋圓月,滿載詞人的思鄉懷人之情,體現著中國傳統文化中對親情人倫的重視以及對鄉梓故園的守望。

  最後,宋詞裡的中秋月也常引發詞人的宇宙人生感悟,承載了詞人對有限與無限、瞬間與永恒的深沉哲思,流露出深刻的時間和生命意識。如蘇軾的中秋名作《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詞以月為中心,上闋因月而生發天上之奇想;下闋因月而感慨人間之事實。宇宙蒼茫,世事無常,明月亘古如斯,人生短促若寄,詞中透露出永恒的悲劇意味和理性色彩。另如辛棄疾《木蘭花慢》:“可憐今夕月,向何處、去悠悠?是別有人間,那邊才見,光影東頭?是天外、空汗漫,但長風浩浩送中秋?飛鏡無根誰系,姮娥不嫁誰留? 謂經海底問無由。恍惚使人愁。怕萬里長鯨,縱橫觸破,玉殿瓊樓。蝦蟆故堪浴水,問雲何玉兔解沉浮?若道都齊無恙,雲何漸漸如鈎?”以《天問》體賦詞,通篇設問:月亮究竟走向何處?是到了另一個人間?還是到了浩渺宇宙?如果月亮是寶鏡,緣何不會掉落?是誰將它系在天穹?那月宮裡的嫦娥一直不嫁,又是誰將她牽留?聽說月亮經游海底,太不可思議,那萬里長鯨會不會把月亮上的宮殿撞毀?月中的蟾蜍會游泳,但那玉兔怎麼辦呢?如果說月亮上的一切都安然無恙,為什麼那月亮卻漸漸瘦成彎鈎?詞因月馳騁想象,天真爛漫,一問到底,編綴以有關月亮的神話傳說,充滿對宇宙的困惑、探索和疑問,王國維在《人間詞話》中評曰:“稼軒中秋飲酒達旦,用《天問》體作《木蘭花慢》以送月,曰:‘可憐今夕月,向何處、去悠悠?是別有人間,那邊才見,光影東頭?’詞人想象,直悟月輪繞地之理,與科學家密合,可謂神悟。”認為辛棄疾此詞已直悟月球圍繞地球運轉的科學規律。在宋詞中,詞人常通過中秋之月來表達個體面對宇宙時空的迷茫和思考,展現豐富的人生意趣和生命體驗。

  一輪中秋月,悠悠千古情。宋詞裡的中秋之月既標示著獨特的節日物候風貌,又蘊含著豐富的節日文化內涵;既滲透著深刻的節日民俗心理,也承載了古人對宇宙時空的思索和理解。又是一年中秋月圓時,時轉世遷,城市高樓林立,人們步履匆匆,月亮的清輝依舊透過各種間隙照耀這個世界,中秋夜晚,當你在某處街角駐足,抬頭望向長空,或許也能看到那一輪明月,那一輪曾在宋詞裡散發皎皎光芒的中秋月。

  (來源:光明日報)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CNML格式】 【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