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方在拉斯維加斯槍案嫌犯身旁和住所搜到至少35件槍支等武器。能自由攜帶如此多武器,除州法律允許外,還有一個全國步槍協會“罩著”。在美國的選舉、游說體制下,這個擁有400萬會員、十分活躍的游說組織能深刻影響大選、地方選舉選情,甚至最高法院大法官任命。其強大勢力和影響,間接為槍案打開制度性“綠燈”。
全國步槍協會等游說集團在不斷“綁架”、利用美國政治。控槍還是不控,是民主、共和兩黨爭鬥的熱點。結果,即使是有限的槍支安全立法,在國會也寸步難行。多年來,不少議員還在推動從各個方面擴大持槍權。控槍問題政治化,繼續在社會延伸。
擁槍是美國憲法第二修正案保障的公民基本權利,美國形成根深蒂固的槍支文化。但問題在於,時代變化了,有槍未必能保平安,卻很可能被利用製造慘劇。槍患成為美國社會分裂的一個現實,如果不能達成社會共識,控槍就無法成為一種理性自覺。結果,在世界上最發達的國家,卻有著過時、獨特而危險的槍支文化。持槍人的任性,代價卻是無辜者的生命。
在這樣的制度現實中,槍能不能控,是顯而易見的。沒有生存的安全感,就沒有生活的幸福感。對美國社會整體而言,殘酷槍擊案增加了“常在河邊走哪有不濕鞋”的現實焦慮。而當人們叩問體制中的緣由後,卻增加了困惑。
2017年10月1日的拉斯維加斯,悲劇重演,美國傷逝,而解決問題的答案卻仍在風中飄。
(來源:新華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