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10月8日電/10月4日20時左右,雲南省迪慶州發生了一起“火流星”空爆事件,該事件引發社會廣泛關注。何為“火流星”現象?對當地造成什麼影響?如何看待此次事件?記者6日採訪相關專家,對上述疑問作出解析。
何為“火流星”現象?
“突然我家房子被照亮了,抬頭一看天邊有很大的球狀物發著光。”迪慶州德欽縣奔子欄鎮奪通村村民此裡取次10月4日晚8點左右在自家院子裡準備賞月,她目睹了此次火流星現象。
中國科學院雲南天文台研究員王曉彬從事小行星物理觀測研究17年,她說,這是一次“火流星”空爆事件。“火流星”是一個現象,指直徑達1米以上的流星體進入大氣層,由於與大氣之間摩擦,流星體開始燒蝕,最後引發空爆,導致流星體瓦解。
王曉彬介紹,太陽系裡有大量的小天體。尤其是那些在地球軌道周圍的小天體,由於行星的攝動影響,就有可能發生與地球碰撞的事件。“流星體通過地球大氣時被燒蝕,呈現為明亮的‘火流星’,我們才能看到非常壯觀的空爆現象。”她說,那些沒有被完全燒蝕的流星體殘骸落到地面被稱為隕石,隕石是人類了解太陽系行星物質組成的窗口。
針對網上有人說此次是“小行星撞地球”事件,王曉彬表示,這樣的表述並不準確,因為只有確認“火流星”主體進入大氣層前的運行軌道,及其物質組成,並與已發現的小行星軌道進行比對,才能判斷是否是小行星撞地球。目前,還沒有開展火流星主體落地地址以及運動軌道的測算研究,不能確定隕石掉落的精確位置。
“從科學研究的層面,我們希望能找到‘火流星’隕石的樣本。”王曉彬說,隨後才能進行隕石礦物質成分的甄別;還需要收集目擊者拍攝的照片和視頻,然後再據此推算它的軌道,才能與現有小行星軌道數據庫進行比對,找出對應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