醜聞頻出,動搖日本製造業“高品質”
梅原說,不排除部分客戶將因此召回問題車輛的可能,目前正與相關企業協商。梅原將篡改數據的部分原因歸結於按期交貨的壓力,他同時否認經營層曾因財務赤字向生產一線施壓。
實際上,神戶制鋼所在2016年就曝出過篡改數據醜聞,旗下一家生產鋼絲的子公司在9年裡持續偽造不銹鋼產品強度,將不符合行業強度標準的不銹鋼產品冒充合格品出售,影響產品包括熱水器等家電以及汽車。
《日本經濟新聞》分析認為,神戶制鋼所集團下屬的4家企業長期使用同樣手法造假,說明眾多員工認同了企業的不當行為。企業間的交易本來應秉持“不欺”原則,而神戶制鋼所在所謂“力求達到行業標準”的時候,淡忘了客戶間的契約意識,甚至是以欺騙的手段來維持客戶。這對日本製造業整體的可信度造成負面影響。
報道還說,過去以“高品質”為賣點的日本製造業正在發生動搖。
近年來,日本知名企業醜聞頻出。比如東芝三任社長參與財務造假、三菱汽車和鈴木篡改汽車燃油及經濟性測試數據等,令人對日本大企業的公司治理提出批評。日本現代文化研究所主任研究員吳保寧認為,一方面下游企業對上游企業的降低成本要求越來越高,一方面企業內部強調創利創收、忽視社會責任,如何平衡兩者關係需要利益調整。此外,國家監管、企業內部間和用戶方的監督如何相互作用,也是值得思考的課題。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