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跟風扎堆的“慢綜藝”,能活過幾季?
http://www.CRNTT.com   2017-10-12 14:07:59


 
  人家搞“民宿”,我們就緊跟著辦“客棧”“旅社”,又是一窩蜂。對於這樣的節目,觀眾顯然未必服氣,有指責節目抄襲的、有譏諷明星根本是在念台詞感覺太假的……而兩部綜藝開播後收視皆不佳,豆瓣上甚至不夠評分人數。

  不同時期總有扎堆的綜藝類型

  差不多十年前,唱歌選秀節目紅火的時候,幾乎每家地方衛視都在“追逐音樂夢想”“放飛自我青春”。《超級女聲》《我型我秀》等節目誕生出了一批人氣偶像。但緊接著,類似的選秀節目就遍地開花了,有點名氣的歌星轉身都成了評委,甚至同時上好幾檔節目,越來越多的熟臉選手混跡熒屏。很快,選秀類節目就從一派繁榮景象進入了疲軟的低谷期。

  大約四五年前,電視裡的明星親子類綜藝又是一窩蜂。這源於《爸爸去哪兒》在沒人看好的情況下,出人意料地紅成了現象級,甚至改變了國內綜藝節目的整體製作策略。各個台紛紛大打明星與萌娃結合的牌,在《爸爸去哪兒》火了之後的次年,電視熒屏上就立即扎堆出現了至少24檔親子類節目,滿坑滿穀都是星爸星娃。

  還有,你搞《花兒與少年》,我拍《花樣姐姐》,明星旅遊類節目相互掐架;你有《燃燒吧,少年》,我來《夏日甜心》,偶像團體選拔節目面目相似。到了現在,親子類、競技類、旅遊類綜藝節目的大混戰大概是告一段落了,經營體驗類節目又成了一片紅海——之前剛結束的綜藝節目《中餐廳》正是這一模式。照這個思路,除了最近的兩個開旅店的節目,是不是接下來還可以讓明星去開理髮店、足浴店、美甲店?

  跟風、模仿雖難出彩,卻最保險

  自從明星偶像成為電視綜藝節目的主力後,我們的電視綜藝節目就變得愈發急功近利、本末倒置了。節目關注的重點是能請到怎樣流量大、咖位高的明星,而非在節目內容、編制上花力氣,求新求變。

  明星們的天價酬勞讓製作成本飈升,恐怕也是綜藝節目難有突破的原因。今天,製作團隊頂著比過去大得多的壓力、高得多的期待值,背負的殼子太大,恐怕連試錯的機會也沒有,於是跟風、模仿成了最保險的辦法。

  可以說,這些年來雖然新開出了成百上千檔綜藝節目,但很多都只能存活一季。就好比明星八卦雖然能攪得滿城風雨,然而又是一陣風就會倏然飄逝的。“旅社”也好,“客棧”也好,真正的“經營”還是應該有賴創意和品質。

  (來源:新京報)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CNML格式】 【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