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不知從什麼時候起,造假、竄改、矯情這些東西開始在日本社會滲透,日本從沉下心來做好自己,變成去爭取更好的評價和對待,抱怨和浮躁在日本的國家氛圍中悄然擴散。
神戶制鋼所的造假本身可能是孤立的,日產被爆出質檢工人不具有質檢知識和資格,三菱汽車竄改燃料費用數據,事件本身可能也都是孤立的。但是這些“孤立點”從遠處看過去形成了某種邏輯線,與日本政治上的隱瞞、篡改也像是存在維度關聯,好似日本的袖口破了,於是被發現領口和衣角也破了,還被懷疑鞋子裡的襪子也是破的。
日本依然是全球最發達的經濟體之一,但它作為“神話”早已破滅。“日本”這個品牌開始變得捉襟見肘,組成日本競爭力的核心要素不斷面臨危機,它不再是新興經濟體難以挑戰的超級工匠。
韓國這些年快速在一些日本曾經占絕對優勢的領域追趕上來,中國也在對日競爭中不斷取得突破,中國製造業的完整性也已超過日本。面對新興市場的衝擊,日本顯得有些缺少章法,同時表現出商業之外的情緒和執拗。
比如在與中國高鐵的競爭中,日本不是用更高的技術和壓縮成本來保持優勢,而是用玩政治彌補新幹線競爭力的不足,或者寧肯自己賠本,也不讓中國賺錢,它在一步步將自己推入惡性循環。
很難說對日本應該學習、欣賞還是同情、憐憫。日本不甘平庸,做了超越自己天賦和能力的事情,但勉為其難的過程也導致了不少畸形,對歷史和現實應有的正常接受對它來說常常痛苦不堪。被稱為“失落的20年”實為日本想留住短暫輝煌苦撐的20年。日本是超級糾結的國家,這讓世界注定用複雜的態度對待它。
(來源:環球時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