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香港11月15日電/在美國官方的外交表述中,越來越經常出現“自由和開放的印度洋—太平洋地區”這一概念。特朗普總統在剛結束的亞洲之行中多次提到了它,此外美日澳領導人三方會晤和美日澳印四國局長級會談分別在菲律賓東盟峰會期間舉行,引起了更多聯想。
環球時報今天社評說,“印太”概念並非對美國亞洲戰略傳統框架的打破,但它與“亞太”相比,它預示了戰略視角和側重點的再規劃。作為以美國為中心的戰略構想,它們都是針對中國的,但印太更強調了印度的作用。此外“亞太再平衡”基本是側重安全和經濟的戰略,“印太戰略”尚未成形,但從美日迄今談論的方向看,它包含了安全、經濟合作、價值觀共享等更廣泛的內容。
然而“亞太再平衡”雖然蹩腳,但要幹什麼比較清楚,而且也鬧出了一些動靜。只是到頭來美國戰略界和輿論界的大多數聲音都認為它沒有奏效,未起到牽制、平衡中國崛起的作用,更談不上遏制了。
“印太戰略”在名稱上讓很多人眼睛一亮,但仔細看進去,至少現在顯得空蕩蕩的。搞個美日澳印的開會機制?四國聯合軍演?這些都不太好搞,搞太大了中國會反對,到時印度、澳大利亞就會緊張。擺擺樣子打點擦邊球,美日又會覺得不過癮。
社評說,最重要的是,這四個國家都與中國是緊密貿易夥伴關係,而且中國是它們每一個國家的第一大貿易夥伴。此外印太地區國家都在加強與中國經貿及人文聯繫,“一帶一路”創造了大量發展機遇。在這一帶大搞地緣政治將明顯缺少抓手,願意給美日當槍使的國家鳳毛麟角,它們自己赤膊上陣又挺心疼損失的。
東南亞是個典型例子。那裡是“亞太再平衡”的頭號焦點,而且還有南海糾紛的難得抓手,但是華盛頓希望的“再平衡”就是往深了推不動,最後還出現菲律賓“倒戈”,罵奧巴馬是“婊子養的”,幾乎成了大笑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