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香港12月5日電/烏鎮互聯網大會期間,一些西方媒體圍繞互聯網管理的基礎性問題不斷指責中國。環球時報今天社評說,我們認為,互聯網的發展和運行規則不能由一些激進的美國媒體和議員們說了算,其他國家的政府和民間力量也要有發言權。而在實際中,這會是一個博弈的過程,世界在接受、適應它的動態結果。
社評說,中國在堅持互聯網開放大原則的同時,強調了網絡主權的概念。維護網絡主權是中國的現實要求,也是很多非西方國家的迫切需求。只不過中國有能力做到這一點,很多其他國家在技術開發和管理投入上力不從心,對網絡主權的維護就要弱一些。
西方輿論對中國的批評不會奏效,因為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中國開放+網絡主權的互聯網治理思維取得了總體上相當好的效果,這讓來自西方的批評顯得矯情、無力。很坦率地說,一些西方人對互聯網的理解僅僅是媒體平台,而對中國來說,互聯網已是宏觀治理的一部分,數字經濟是新動力的來源。
最重要的是,互聯網改變了中國人的生活,滲透進中國社會的方方面面,不誇張地說,中國社會很大程度上“互聯網化”了。網絡滿足了人們的絕大部分信息需求,提供了不斷翻新的服務,國家管理互聯網總的來說迎合了人們對網上秩序的期待,其正面效果是主導性的。
中國互聯網經濟蓬勃發展,成為推動全球互聯網應用技術進步的一支主力軍。中國幾大網絡公司充分激活了這個國家網民數量巨大的優勢,擁有了面向世界的力量。也就是說,在中國不斷加強網上秩序管理的情況下,互聯網經濟發展所需要的自由依然是充足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