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理財市場“畫風”大變。股票也好,理財產品也罷,今年的投資,少了前些年追求暴利的“燥熱”,多了一份穩中取勝的“淡定”。
展望2018年,在經濟穩中求進的背景下,金融業嚴監管將持續發力,求“穩”或仍將是普通人投資理財的主流。
股市波動較往年小
對於搏擊股市的投資者而言,永遠都是“幾家歡樂幾家愁”,2017年也不例外。
上海股民鄭咏琪屬於前者。今年年初,她果斷地買入了幾只上證50指數成分股,截至目前差不多都有兩三成的收益。“幸虧抓住了這一波‘白馬行情’。”鄭咏琪不無得意地說。
鄭咏琪所說的“白馬行情”,是指行業龍頭企業在經濟轉型過程中市場占有率、定價能力增強,支撐了股票行情的走好。
相比之下,股民鄭莘就沒那麼幸運了,追高買入的幾只次新股遭遇重挫,令他沮喪不已。“看來,堅持多年的炒新、炒小、炒高送轉的思路不靈了。”
不止是股民收益分化,不同市場之間的“分化”也是2017年A股的最大特點。截至12月15日收盤,上證綜指年內累計實現5.24%的漲幅,大幅“跑贏”創業板指數的-9.08%。同期,被稱為“漂亮50”的上證50指數累計上漲23.32%。
監管部門權威人士介紹,儘管市場行情分化明顯,但全年股市投融資功能明顯增強,市場波動率明顯降低,穩定性正在加強。以上證綜指為例,2017年以來振幅為13.98%,明顯小於2016年25.44%和2015年71.95%的振動幅度。
理財產品收益穩健
再來看看對於投資者技術沒那麼高要求的餘額寶、P2P、銀行理財等產品,不難發現,2017年各類產品的收益率沒有“大起大落”,穩健成為主題詞。
今年以來,以餘額寶為代表的“寶寶”類產品的七天年化收益率普遍上揚超4%後逐步回落。目前,餘額寶七天年化收益率降至3.9%附近。與幾年前“寶寶”類產品7日年化收益動輒超5%、6%相比,今年“寶寶”類產品的收益率相對穩定。
同時,網貸之家數據顯示,年初8.58點的網貸行業預期收益率指數,已經跌至12月2日的7.2點。從行業整體看,P2P年化收益率下降1個多點。
今年銀行理財熱度不減。從去年10月開始銀行理財收益率不斷攀升,今年6月底更是達到高峰。數據顯示,去年10月至今年6月,銀行理財產品平均預期收益率從3.65%升至4.4%。下半年開始,隨著資金面維持緊平衡狀態,市場利率趨穩,銀行理財收益率波動幅度進一步收窄。
在業內人士看來,2017年投資理財產品的發展趨勢與經濟宏觀形勢、監管政策變化和投資者理念轉化等因素密切相關。隨著投資市場的深刻變化,投資者的風險偏好也悄然轉變,關注重點也逐漸由“高收益”轉向“安全穩健”。
趨穩或是明年主流
在宏觀經濟穩中求進的大背景下,2018年,金融業防風險、嚴監管的力度不會放鬆,這意味著金融市場上的“暴錢”將逐步回歸理性,同時也給投資理財產品帶來一些新變化。
目前,金融機構資管業務規模已經突破100萬億元。老百姓理財需求越來越旺盛。央行近日聯合相關部門就資管業務徵求意見,明確將打破剛兌,備受市場關注。
業內人士指出,如果保守的投資者是衝著剛性兌付購買銀行理財的話,那麼今後可能要選擇存款、貨幣基金、國債等相對低風險的投資方向了。同時也不排除短期內理財市場可能出現增幅、收益率都下降的情況。
“理財市場變化很大,以前‘傻瓜式’的投資模式行不通了,還真得多學點理財知識才行。”投資者郭女士坦言。
“普通投資者應充分了解自己的風險承受能力,不妨多追求穩穩的幸福。”無錫方萬投資有限公司總經理陳紹霞建議,對於股票等風險較高的投資產品,投資者一定要保持清醒的頭腦,不要被市場情緒左右,為自己設置好安全邊界。(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