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7年12月12日,美國總統特朗普在簽署總額約7000億美元的2018財年國防授權案前講話。新華社/路透 |
中評社香港12月21日電/在本周公布的美國國家安全戰略中,特朗普政府決心應對中國的“經濟侵略”。這被認為明顯偏離上一屆政府總體上接受中國經濟實力崛起的路綫。
澳大利亞洛伊國際政策研究所“解釋者”網12月20日載文《“經濟侵略”——特朗普向中國發起挑戰》,文章說,事實上,特朗普國家安全戰略調子與其說反映美國政策的變化,倒不如說反映了中國經濟性質的變化。2000年時,中國經濟規模是美國經濟的1/6。現在,中國經濟是美國經濟的3/4。而按購買力平價算,中國經濟已大於美國經濟。變化的不僅僅是經濟規模,結構也出現了改變。曾經,中國供應美國家庭想要的廉價產品、手機和電腦。中國又從美國買回飛機、電影和美國國債。這種經濟上的互補堪稱天衣無縫。但如今,中國在高鐵、通信設備和太陽能等領域已世界領先,同時大力發展人工智能等技術。中國曾只被視為加工廠,而現在她已成為消費和對外投資大國。雙方都明白,中國是美國的戰略競爭對手,但同時也是一個極重要的經貿夥伴。
就安全關系而言,把中國視為“戰略競爭對手”或許很好理解(中國崛起),美國也知道該如何做,比如繼續限制中國獲取軍用或兩用技術。但在經貿關系上,把中國當作戰略競爭對手的後果就沒那麼清楚了。如果華盛頓試圖組織其安全盟友或經濟夥伴結成針對中國的經濟同盟,它會發現非常之難。就澳大利亞而言,中國是一個遠比美國重要的市場。德國是北約盟友,但中國又是德國汽車、機床和電信設備的龐大出口市場。加拿大和墨西哥也是如此。兩國均高度重視與中國的經貿關系。
總體而言,中國正迅速成為一個超級大國,而且與美國有著同樣的經貿夥伴。與這樣的中國角力,美國很可能發現自己沒有一個盟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