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新南向政策”若要成功,首先須處理好兩岸關係。 |
中評社╱題:台灣“新南向政策”的現狀及前景分析 作者:彭翔、羅陽、周睿琪(重慶),重慶兩岸經濟研究所助理研究員
作者指出,台灣的“新南向政策”,是蔡英文自競選以來提出並大力宣導、積極推進的大規劃、大戰略。明顯地企圖以經濟援助為手段,建立不依賴大陸市場的所謂台灣“新經濟模式”。同時,強化台灣與這些東南亞國家的雙邊關係。從客觀情況來看,蔡全方位整合政府、產業,以及人文、教育等配套政策,落實“新南向政策”,已有初步效果。但是,同樣必須也認識到新南向國家的複雜性和台灣自身的局限性,都注定了新南向政策的失敗命運。
台當局“新南向政策”
有系統且細緻的規劃,以實現其戰略目的
1、蔡推出“新南向政策”,既希望解決台灣當前經濟困境的現實問題,又企圖實現強化台灣主體性的戰略目標。
蔡英文在競選台灣地區領導人期間,就提出了“新南向政策”。之後透過民進黨中常會決議,將之確定為蔡當局的重要政策。2016年6月15日,設立“新南向政策辦公室”,作為直屬蔡的幕僚單位;8月16日蔡當局召開“對外經貿戰略會談”,並公佈《“新南向政策”政策綱領》;9月5日公佈《新南向政策推動計劃》,正式啓動“新南向政策”。9月20日直屬林全的“經貿談判辦公室”正式運行,負責“新南向政策”中與18國談判的統籌協調工作。其落實“新南向政策”速度之快,從中可以看出,蔡推出“新南向政策”,有部署、有規劃。因為她已經認識到上台後,由於拒絕承認“九二共識”及“一個中國”核心意涵,勢將對兩岸經貿等全方面交流合作帶來重大沖擊。蔡妄圖透過實施“新南向政策”,用東南亞市場來彌補缺失的大陸市場,解決台灣當前經濟困境的現實問題。同時,若“新南向政策”能獲得成功,也就可以在政治上突破“九二共識”對其的束縛,有利於民進黨排除兩岸關係因素的影響,爭取實現長期執政,對強化“台灣主體性”具有戰略意義。因此,蔡英文強調“路途上會有風險,但倘若成功,對‚國家‛的整體戰略或是‚國家‛的經濟發展都是相當有幫助。”
2、建立多層次、全方位的網絡系統來落實“新南向政策”。
(1)“中央”政府部會引導、地方政府配合,立法部門及企業、民間組織聯合齊推“新南向政策”。其一,這是“中央”和地方政府要共同協力進行的政策。在推進“新南向政策”過程中,“中央”政府起著導向作用,地方政府也在“新南向政策”中扮演很重要的角色,“中央政府”指引方向,地方政府帶頭跟進,“總統府”成立辦公室,“國安會”成立工作小組,“行政院”與各部會陸續啓動各項工作。隨後,民進黨執政縣市中,台南對外宣佈成立“新南向政策”推動委員會,以回應蔡政府推動的“新南向政策”同時,桃園為了配合蔡政府的“新南向政策”,在市長鄭文燦的帶領下,積極地與東南亞地區480萬客家鄉親進行連結,與泰國、新加坡、印尼、馬來西亞等地台灣客家社團及相關人士做互動。
其二,強化公營企業領頭羊作用,以及民間組織在推動“新南向政策”中的重要作用。蔡政府指出,推進“新南向政策”需要民營企業和公營企業共同配合,勇敢前往新南向國家佈局。企業南向發展的同時,政府會從金融支援、技術輔導、資訊提供等面向,提供企業必要的協助。同時,設立東盟及南亞研究智庫,發揮在海外的台商組織、民間智庫和NGO等團體的重要角色,充當台灣與東南亞地區之間重要的橋梁,雙軌並進、多層次推動政府的“新南向政策”。以台灣金融行業為例,目前東盟十國中,僅有文萊尚無國銀設立據點外,其他九國皆有國銀設立據點。以分行來看,新加坡、越南是國銀佈局最多的據點國家,已有超過10家國銀設立分行,而菲律賓、柬埔寨、馬來西亞、寮國等國,國銀也都有相關分行據點,玉山銀行更於2016年10月在緬甸仰光成立分行,成為唯一在緬甸設立分行的台資銀行。
(2)推動與新南向國家的經貿、科技、教育、文化、社會等全方位交流。蔡英文一直強調“把‚新南向政策‛當作台灣整體對外經貿戰略的一環”。因此,“新南向政策”並非僅僅只是一項經濟政策,從“新南向政策”推動計劃預算為42億新台幣來看,其在經貿、文化教育等都配置有相當資源及施策。在經貿交流上,從人才、金錢與資訊三方面協助企業。特別是在觀光上,為了爭取東南亞客源,台還將試辦一年菲律賓國民免簽、延長泰國及文萊旅客免簽試辦期,增加有條件免簽適用國家,放寬現有嚴格的簽證審核程序等。在文化教育上,一方面對外,通過廣設“台灣教育櫥窗”、新增“東協南亞獎學金計劃”等招生模式吸引東南亞國家學生入台學習,同時搭配移民勞工政策,讓外籍生畢業後能落地生根,把人才“留在台灣”;另一方面對內,將台灣12年“國教”新課綱列入東南亞國家語言納入基礎教育,並作為小學必修課之一,在台灣本土推廣東南亞文化,培養東南亞人才。在社會營造上,通過媒體宣傳東南亞文化,塑造台灣新的民族元素,為構建台灣新民族製造社會氛圍。比如綠媒民視(FTV)每晚都有一檔節目“築夢新台灣”,主要介紹東南亞族群文化、生活以及融入台灣社會的情況。
3、選擇重點國家、五大旗艦計劃、三大潛力領域進行精準施策來推進“新南向政策”
今年是“新南向政策”的行動年,蔡英文推行“新南向政策”,並非全面開花,而是選擇重點國家、五大旗艦計劃、三大潛力領域進行精準施策來推進。在重點國家選擇上,即已積極開展與第一波推動多元關係連結的國家(印度、印度尼西亞、泰國、馬來西亞、菲律賓和越南)密切往來。例如,以“一國一平台”方式在新南向國家設立“台灣窗口”,協調目標國家和協助投資台商,同時台灣的“中國輸出入銀行”提出針對“新南向政策”配套的“貸款及保證方案”和“輸出保險優惠措施”等。在旗艦計劃的發展上,依據台灣優勢產業與這些國家的特殊需求,選擇重點推動區域農業、醫療合作與產業鏈、產業人才、新南向論壇與青年交流平台、產業創新合作五大旗艦計劃發展。以文化教育交流為例,台灣教育部門頒佈對新南向不同國家的招生政策精準施策,例如考慮到緬甸當地經濟相對較差,要學生付學費來台念書可能性不大,因此推動台灣高校和產業界攜手,開設產學專班,讓學生半工半讀,用學習搭配實習,讓學生從做中學、學中做,來增加招生吸引力。在潛力領域的選擇上,做好跨境電商、觀光和公共工程,不僅可以突出政策的具體成果,更加可以夯實台灣與新南向國家的合作基礎,擴大台灣對新南向國家輸出的影響力。
台當局與東南亞國家的經貿、文化教育等
交流熱度初顯,影響力比實際效果更明顯
1、台當局全力推進和落實“新南向政策”,已取得初步成效,有一定的民間支持度,與東南亞國家的經貿交流熱度初顯。
東盟現在是台灣第二大貿易夥伴及第二大投資目的地。台灣過去看重東南亞的低成本,現在是看重東南亞的市場容量。台灣把印度尼西亞作為“新南向政策”第一站,3月台當局在高雄舉辦了“2017年台灣印度尼西亞產業鏈結高峰論壇”,現場交流及簽約效果好過台自身預期。根據台灣“經濟部國貿局”數據,今年3月份,台灣對大陸及香港貿易總額是145.9億美元(其中大陸為111.1億美元),增長15.6%(其中大陸為18.4%);對新南向18國貿易總額為95.5億美元,增長23.3%。從絕對額上來看,台灣與新南向國家的貿易經濟規模在逐漸上升,從增幅上來看,台灣與新南向國家的貿易密切度比與大陸發展還要快。主要是對大陸進口在下降,對新南向國家在加快上升。同時,瀏覽台灣各主管部門及智庫網站,對經濟研討及報告都有涉及到“新南向政策”、東南亞國家發展情況等具體的內容。
2、“新南向”人員雙向交流規模有所擴大,首次出現了台灣青年赴東南亞地區就業意願超過大陸。
觀光交流一直是經貿文化交流的晴雨表,台灣3家航空公司每周飛往東南亞的班機在桃園機場有349班航次,僅去年飛往東南亞客運量為1229萬人次。高雄作為新南向基地,目前已獲同意在3個月內提出小港機場航點航線加強計劃。據台當局統計,2016年赴台遊客1,069萬人次,其中新南向18國遊客赴台178.9萬人次,成長15.3%,佔比17%;2017年1-6月赴台旅客512.4萬人次,其中新南向18國遊客赴台110.3萬人次,成長37.4%,佔比22%,市場成長快速。
根據台灣1111人力銀行(島內求職第一大門戶網站)所做的《2016年青年海外發展現況調查》數據顯示,台灣青年想赴及已赴新南向國家就業人數佔比32.8%,首次超過大陸佔比27.22%。這與過去台灣顯示的民調數據,即台灣青年西進大陸就業意願較高,發生了較大的變化。
3、蔡當局加強與東南亞各國教育文化關係,東南亞元素在島內的影響提升,“台灣新民族”族群地位上升。
兩岸官方交流的中斷,蔡當局大力推“新南向政策”,名義上說是減少由此帶來的對台灣的沖擊,振興台灣經濟,但其中仍有更深的用意,即通過加強與新南向國家的文化教育交流,不斷提升島內東南亞元素的影響,“台灣新民族”族群地位上升。“新南向政策”推動計劃預算為42億新台幣,其中,約四分之一是投向教育研究經費,僅有1885萬新台幣的計劃是列入“經濟部中小企業處”,對於企業的扶助計劃並不是落實到某個產業或者企業,而是主要用來做平台辦展所用。據台灣官方統計,台灣地區2016學年度(即2016年8月1日-2017年7月31日)新南向地區來台就學人數為31,531人,成長率約為10%。目前, 在台灣有近49萬名東南亞外籍勞工,以印度尼西亞、菲律賓、泰國、越南等地為主,而在台灣大專校院就讀的東南亞國家僑生亦達8千多名,加上在台灣的新住民及其子女總數約有70萬人。至今,已有約3萬1千名來自新南向國家的學生在台灣就學。不斷提升了東南亞元素在島內的社會地位及影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