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於在慢速或超慢速擴張的洋中脊,地幔熔融不能產生足夠的岩漿,地殼斷裂非常普遍,廣泛分佈著暴露出地殼下層的“構造窗”。這些“構造窗”是人類以目前的鑽探技術可以“觸摸”到地幔邊界的唯一場所。
2015年底,搭載著美國、英國、中國等多國科學家的美國“決心”號大洋鑽探船駛入西南印度洋,完成了人類打穿地殼與地幔邊界的首次大洋鑽探。
印度洋還“相當富有”。這裡蘊藏錳結核、鈷結殼、天然氣水合物、稀土元素、磷塊岩等多種資源,是研究“慢速—超慢速擴張洋中脊熱液成礦”的關鍵區域。
2007年,中國科學家曾在西南印度洋中脊發現了首個活動的熱液噴口——龍旂噴口。林間回憶說:“我們第一次在西南印度洋中脊用深海機器人發現熱液噴口的激動人心場景,至今還歷歷在目!”
2011年,中國與國際海底管理局簽訂了國際海底多金屬硫化物礦區勘探合同,勘探位置也位於西南印度洋中脊,面積1萬平方公里。
截至目前,印度洋海底已經“鐫刻”了不少中國名字。中國科學家在印度洋底新發現了許多海嶺、海溝、海山等地理實體,如西北印度洋中脊的玉磬海山、排簫海山、李四光斷裂帶、徐霞客斷裂帶、臥蠶海脊、玄鳥海脊,西南印度洋中脊的崇牙海脊、駿惠海山、天成海山等。
林間表示,在中國“一帶一路”建設中,印度洋具有重要的戰略地位和豐富的科學研究價值,尤其是印度洋沿岸的巴基斯坦,處於歐亞、印度和阿拉伯三大板塊的匯聚部位,是研究板塊碰撞造山過程的關鍵區域,存在諸多國際廣泛關注的地學問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