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資料圖片:乘客在杭州使用支付寶手機客戶端刷二維碼乘坐公交車(2017年7月20日攝)。 |
中評社香港1月9日電/中國的數字經濟發展勢頭不容忽視。中國在全球電子商務中所占比例已達42%,擁有全世界1/3的新技術企業,年均移動支付額是美國的11倍。但與此同時,數字經濟發展也存在挑戰。
據西班牙《經濟學家報》1月7日報道,毫無疑問,為創新者營造的生態環境,政府的扶持和龐大的國內消費市場都推動了數字經濟的持續發展。中國擁有7.31億網民,超過了歐盟和美國的總和。
這些因素都是外界看好中國金融科技市場的依據。高盛公司預計,從2016年到2020年,與消費者相關的第三方支付交易規模將從1.9萬億美元(1美元約合6.48元人民幣——本網注)增長到4.6萬億美元;網絡借貸將從1560億美元提高到7640億美元;中國的資產管理規模將從8.3萬億美元增長到11.9萬億美元。
此外,中國正在加快在人工智能領域的投資。據麥肯錫咨詢公司發表的中國人工智能報告顯示,根據應用速度的不同,基於人工智能的自動化為中國帶來的生產力提升每年可貢獻0.8至1.4個百分點的經濟增長。穀歌人工智能中國中心剛剛在北京成立,由華人科學家李飛飛負責研究工作。
即便如此,報道表示,中國依然有很長的路要走。正如麥肯錫的最新報告《數字時代的中國:打造具有全球競爭力的新經濟》所指,美國的數字化程度依然是中國的4.9倍。中國各個行業的數字化程度差距較大。
中國面對的挑戰之一就是填補不同行業之間數字化程度的鴻溝。麥肯錫的報告指出,到2030年數字化的推動力或可轉變并創造10%到45%的行業總收入。這將給價值鏈帶來重大改變,同時在就業、消費和社會環境中造成不確定性影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