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評說,為什麼時代力量的抗議被蔡英文當成笑話看,因為人太少了;這些勞工的吶喊,蔡英文聽不到,因為太小聲了。這一次勞基法修惡的抗議,為什麼會以失敗收場,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動員力量太薄弱了,因此民進黨才有恃無恐,甚至於有人在議場內乾脆從I-PAD看電影,反正要表決時聽黨意舉手即可。
我們假設,如果日前動員的規模與2014年的太陽花學運一樣,民進黨還會是這樣倨傲的心態嗎?日前有民進黨文人撰文稱讚“太陽花運動”的意涵之一是對一元秩序殘遺的拒斥,而且試圖建構新的民主多元秩序,卻貶抑時力與勞團的抗議是“挑戰‘常規政治’之規則,越過協商、妥協之類的政治過程,要求其他力量接受其主張,那麼,其他力量也可以越過政治過程要求不同方接受。這樣一來,規範不存在,一切皆可為。這是‘完全革命’,不是以公民社會為基礎之民主政治過程。”這位文人貶抑日前抗議者的論點,在太陽花運動時,也有不少人提出,但他當時卻是沈默的。
在我們看來,台灣並沒有走向多元,而是漸漸形成了一種綠色依賴,也就是說,在台灣民主化的道路上,不少公民團體與民進黨由於合作而漸漸變成一種心理上的依賴,因此在民進黨執政後,即使翻臉不認人,這些公民團體的大多數人卻被這種依賴綁架而無法像對待國民黨一樣對待民進黨。
或許,在民進黨執政時,如果再一次出現類似太陽花運動的抗爭,那才是台灣民主邁向成熟的開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