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1月11日電/幾乎每天早上,78歲的國家級武術裁判馬春喜都會來到家旁邊的公園義務教拳,她的許多粉絲都是跨越半個鄭州城區來學拳。而馬春喜是馬家五代人傳播中華武術的傑出代表。
近幾日,雪後的鄭州格外寒冷,早上7:30,河南省體育局家屬院旁邊的體育公園已經熱鬧起來,跑步的、跳廣場舞的、打乒乓球的人不少。在一塊扇形的場地上,馬春喜正在教大家打太極拳和太極劍。
從北環騎電動車趕來的龐愛琴跟著馬春喜練拳已經兩年多,太極拳、太極扇、太極劍她都會。“我開始是在網上學太極扇,發現了好多馬老師的視頻,後來聽說她在這裡免費教拳,我就過來了。馬老師是國家級大師,跟她學不會走彎路。只要沒啥大事,天天都來,前幾天下雪,我們把雪一掃就練開了。”龐愛琴說。
龐愛琴現在經常跟著馬春喜到外地甚至境外參加武術交流活動,這成為她退休生活中最重要的事。
1940年出生的馬春喜生長在一個回族武術世家,她是河南開封市馬家武術的第四代傳承人,她的曾祖父是清末武舉人,他民國初年帶著一家人從扶溝縣來到了開封,在最熱鬧的相國寺打拳賣藝。
打拳賣藝的主力是馬春喜的祖父馬華亭,他在相國寺賣藝20年,在當地小有名氣。馬春喜的父親不僅身懷武藝,還鑽研跌打扭傷,後來在醫院擔任骨科醫生。
1953年,13歲的馬春喜被選入中南局武術隊參加第一屆全國民族形式體育表演及競賽大會(全國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運動會的前身),馬華亭特意為孫女編創的“峨眉刺”讓馬春喜脫穎而出,獲得金牌,並憑借著這套武藝到北京表演,參加多種外事活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