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習近平的“詩詞大會”這樣熏陶中國
http://www.CRNTT.com   2018-01-15 17:55:39


2017年1月26日,中共中央、國務院在北京人民大會堂舉行2017年春節團拜會。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發表重要講話。(圖片來源:新華網)
  中評社北京1月15日電/在中共中央、國務院於1月26日舉行的2017年春節團拜會上,習近平總書記以北宋著名詩人王安石的《登飛來峰》激勵“全黨全軍全國各族人民要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聞雞起舞,登高望遠,擼起袖子加油幹”。

  “……不畏浮雲遮望眼,自緣身在最高層。”其實,習近平對中華傳統文化的了如指掌以及善於在講話中將經典詩詞“古為今用”早已被中外所熟知。

  2014年9月10日,習近平到北京師範大學考察時就曾明確提出,“我很不希望把古代經典的詩詞和散文從課本中去掉,加入一堆什麼西方的東西,我覺得‘去中國化’是很悲哀的。應該把這些經典嵌在學生的腦子裡,成為中華民族的文化基因。”

  隨後他又強調,古詩文經典已融入中華民族的血脈,成了我們的基因。我們現在一說話就蹦出來的那些東西,都是小時候記下的。語文課應該學古詩文經典,把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不斷傳承下去。

  近來,隨著央視一檔名為《中國詩詞大會》節目的熱播,曾經的名言佳句再度回到了人們的視野。重新品讀經典,人們對於習近平所引用的古詩詞便又有了更深層次的理解。

  修身齊家篇

  2013年5月4日是習近平當選中共中央總書記後的第一個“五四”青年節。而青年歷來是習近平最為關心的群體之一。

  在同各界優秀青年代表座談時,習近平便引用古詩給予青年人鼓勵。

  習近平表示,展望未來,我國青年一代必將大有可為,也必將大有作為。這是“長江後浪推前浪”的歷史規律,也是“一代更比一代強”的青春責任。隨後他又提醒廣大青年“一定要矢志艱苦奮鬥”,因為“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

  出自《禮記·大學》的經典名句“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也曾被習近平多次引用。

  他不僅對青年人這樣說過,還在2013年12月31日舉行的全國政協新年茶話會上指出,中華民族是具有偉大創新精神的民族,以偉大創造能力著稱於世,而這一句“是對中華民族創新精神的最好寫照”。

  早在主政浙江時,習近平便在《做人與做官》中闡明了修身對於為官的重要性。他引用王安石《洪範傳》的一句“修其心治其身,而後可以為政於天下”表明領導幹部既是一個要有高尚品德的普通人,也是其一言一行對社會具有重要導向作用的不普通的人。

  習近平既如此要求別人,更如此約束自己。在剛剛當選總書記時他就指出要“夙夜在公”,努力向歷史、向人民交一份合格的答卷。這句出自《詩經·召南·采蘩》的詩句便是古人對官吏勤於政事、公而忘私的最好概括。這也體現出習近平日夜為國家謀利益、為人民服務的決心。

  不僅對個人,習近平對於家庭、家風同樣看重。

  2016年12月12日,習近平在會見第一屆全國文明家庭代表時就指出,家風是社會風氣的重要組成部分。家風好,就能家道興盛、和順美滿;家風差,難免殃及子孫、貽害社會,正所謂“積善之家,必有餘慶;積不善之家,必有餘殃”。這句出自《文言傳》的古語表明了積累善行的人家,必有不盡的吉祥;積累惡行的人家,必有不盡的災殃。

  同時習近平還引用了《禮記·大學》中的“所謂治國必先齊其家者,其家不可教而能教人者,無之”要求各級領導幹部要帶頭抓好家風。

  治國理政篇

  “政之所興,在順民心;政之所廢,在逆民心”,這是出自《管子·牧民》中的一句,其義不難理解。習近平在2013年12月26日紀念毛澤東同志誕辰120周年座談會講話中引用此句,表明了黨和政府歷來把民生問題放在重要位置的“以民為本”治國思想。

  以民為本,意在民心所向。只有中國人民的精氣神都凝聚在一起,才能更快推動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

  因此,2014年5月4日習近平在與北京大學師生座談時指出,每個時代都有每個時代的精神,每個時代都有每個時代的價值觀念。中國先人對當時核心價值觀的認識便是“禮義廉恥,國之四維;四維不張,國乃滅亡”。

  而對於有其獨特價值體系且綿延數千年的中華文明,習近平用 “民惟邦本”、“天人合一”、“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天下興亡,匹夫有責”、“君子坦蕩蕩”、“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德不孤,必有鄰”、“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等古人智慧的結晶進行了最為準確的概括。

  “這一開天辟地的大事變,深刻改變了近代以後中華民族發展的方向和進程,深刻改變了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的前途和命運”,2016年7月1日,習近平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95周年大會上這樣描述中國共產黨對於中國發展的重大意義。

  治國必先治黨,並且應全面從嚴治黨。

  習近平提出,要以“明鏡所以照形,古事所以知今”的精神回顧歷史,要以“志不立,天下無可成之事”的信念捍衛一個政黨的理想,要以“自信人生二百年,會當水擊三千里”的勇氣開辟新天地,要以“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的堅持不忘初心、繼續前進。

  不僅引用古人詩詞,習近平還曾親自填詞《念奴嬌·追思焦裕祿》。

  “……百姓誰不愛好官?把淚焦桐成雨……暮雪朝霜,毋改英雄意氣!……為官一任,造福一方,遂了平生意……”感情真摯、語言質樸,習近平這樣以中華傳統文化為當代共產黨員領導幹部樹立起了楷模形象。

  此外,習近平也深刻地認識到人才對於國家發展的重要性。在歐美同學會成立100周年慶祝大會上,習近平也曾引用北宋學者胡璦所著《鬆滋縣學記者》的一言“致天下之治者在人才”強調尊重知識、尊重人才乃民族復興的根本。

  凝聚天下篇

  習近平不僅是中華傳統文化的傳承者,也是向全球推廣中國古詩詞的最佳代言人。

  2017開年首訪,習近平在聯合國日內瓦總部就發表了題為《共同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主旨演講。他提到了“海納百川,有容乃大”,也提到了“和羹之美,在於合異”。

  其中的後一句出自《三國志·夏侯玄傳》,原意為美食佳肴,在於能夠調和各種不同的滋味。而在此習近平“古為今用”傳遞出了中國堅持交流互鑒,建設一個開放包容世界的大國責任,又強調了中國堅持促進各國共同發展的“落其實思其樹,飲其流懷其源”之精神。

  不僅如此,習近平每到一個國家出訪,也總是將最合時宜的詩詞佳句帶到當地人們的頭腦中。

  2016年11月21日,習近平在秘魯國會發表演講時引用了唐朝詩人張九齡《送韋城李少府》中的一句“相知無遠近,萬里尚為鄰”來表明兩國關係的親密不因地理上的距離而疏遠。
  2015年4月22日,習近平在亞非領導人會議上的講話中,為了闡述中國歡迎世界各國搭乘中國發展便車、與世界共同進步的願景,也引用了清代文學家魏源《默觚·治篇八》中的名句“孤舉者難起,眾行者易趨”。

  如習近平所說,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是一個美好的目標,也是一個需要一代又一代人接力跑才能實現的目標。

  一如習近平引用《荀子·大略》所言“善學者盡其理,善行者究其難”,中國也必將在推進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偉大進程中做出自己最大的貢獻。

  (來源:中國青年網)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CNML格式】 【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