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是立足自身專業定位,為政府提供高質量、高水平的智庫產品。政府是智庫最重要的溝通和服務對象,與其他類型的智庫相比,高校智庫的研究能力是其絕對優勢;與此同時,高校智庫往往是明星學者雲集之地,他們常常成為政府尋策問計的對象。在未來的發展中應進一步發揮這些優勢,找准學科優勢定位,充分體現出自身的研究專長,保證研究成果的質量和水平。
打造集聚優勢
在未來的智庫影響力建設中,高校智庫經過一到兩年搭建起穩定、系統的溝通和宣傳平台之後,在公共形象塑造方面的中長期發展戰略應當是集聚優勢、整合資源,建立起以智庫為中心的,帶動所在高校整體的,全方位、多角度,從研究到發布的全過程合作網絡體系。具體措施可以細分為以下兩個方面。
一是加強智庫的協同作戰能力。與國內智庫的合作方面,應集聚相關領域學術團隊的優勢,與高水平的研究機構簽署聯合研究協議。無論是科研院所,還是黨政機關,都擁有許多高水平的研究機構和研究平台。高校智庫可以充分利用其具有號召力的“名校”形象和靈活開放的“新智庫”發展平台,整合多專業、多行業、多領域資源,尋求學科局限的新突破,實現多元化發展的新模式,積極提升高校智庫在智庫領域中的影響力。
與海外智庫的合作方面,應整合全球性智庫和論壇的資源,提升在國際舞台上的影響力和話語權。新型智庫的形象塑造注定不能只局限於國內,而應當面向全球。加強與海外智庫的合作,首先應當追蹤關注它們的研究動態,積極參與海外有影響力的頂尖智庫組織的全球論壇、國際會議等,在國際舞台上發聲。其次,與海外智庫、高校和政府的研究中心等建立合作關係,例如合作開展課題研究、舉辦學術會議、互換訪問學者等;尤其是借勢於那些已經在中國本土開展業務的研究機構,例如對智庫建設一直高度關注的賓大沃頓中國中心 (PennWhartonChinaCenter),久負盛名的布魯金斯學會(BrookingsIn-stitution)、卡內基國際和平研究院(CarnegieEndowmentforInternationalPeace)等。再次,高校智庫基於其機制上的優勢可以聘請外籍研究人員;還可以借助已有的平台舉辦多領域的國際論壇,條件許可的情況下可以建立年會機制,例如每年召開一次“全球高校智庫高峰論壇”,代表中國頂尖的智庫機構形成品牌,以提升自身乃至中國智庫整體的國際影響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