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運的是,中國迅速調整了經濟增長戰略,進而避免了這種厄運。為應對外部需求疲弱的局面,北京通過財政和貨幣刺激等措施注入強心劑,目的就是推動國內投資,從而迅速把經濟的主要引擎從出口轉向投資。
報道認為,按某些標準評判,“再平衡2.0”也取得了成功,因為它讓中國躲過了那場危機。而回頭看來,這種緩解痛苦的做法也造成了極其高昂的代價。
報道稱,北京認識到這一發展戰略不可持續,遂於近年轉向“再平衡3.0”,其中涉及讓消費成為經濟增長的主要推動力。
為實現這一目標,政府在養老金和醫療等各種福利領域加大了社會保障網建設力度,以降低家庭的預防性儲蓄。
電子商務因在一定程度上受益於政策扶持而迅速崛起,這有助於挖掘中國年輕人群體和中產階層的消費能力。
此外,由於未來幾十年將有更多退休者拿出他們的畢生儲蓄進行消費,人口老齡化也會對消費起到提振作用。
這樣一來,消費在經濟中的比重開始上升,其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在過去三年持續加速。
報道認為,作為一種長期趨勢,“再平衡3.0”——其特點是中國向消費驅動型經濟轉型——將在未來數年至數十年間對中國自身乃至世界產生深遠影響。
報道稱,但這種轉型也意味著經濟增長將逐步放緩——如果中國要走一條典型的通往經濟成熟之路的話。
報道認為,中國領導人已接受這種局面,進而承諾要把重點放在未來經濟增長的質量上。
至於投資者,報道寫道,當前真的完全沒有必要因中國經濟放緩而太過沮喪。實際上,一個更健康、更可持續的經濟體可能帶來可適應發達市場投資者的投資風格的更有利機遇。
(來源:參考消息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