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對中國進入美國的投資和入境企業進行更高標準的審核,提高市場准入的門檻;第二,借與301法案相關的法律,美國可能以保護知識產權為由,加大對中國經濟信息的監視和防範,同時力圖促進信息流動,要求中國加大對侵權行為的懲罰;第三,以“雙反”、打擊假冒製品的名義,對中國相關產業如鋼鐵、太陽能、鋁業等行業進行打擊;第四,以國家安全或者其他名義,對美國認為的“不公平”或者“破壞規則”行為採取單方面行動。美國過去一些動用頻率相對較低的隱形高端經濟武器也可能被特朗普總統當做新的“大棒”敲打中國。例如1977年通過的國際緊急經濟法案(IEEPA)就授權總統在出現來自於外國威脅的國家緊急情況時,可實行貿易禁令並凍結外方的財產。中國一些公司在過去曾受到不公平待遇,損失重大。
結合美國現在的做法,完全可以預測,今後特朗普治下的美國很有可能過度依賴懲罰性措施來持續對華施加經濟壓力,其中部分原因,也在於美國對自己經濟是否能夠繼續引領全球發展信心不足,或者很多美國人對自己國家的創新能力開始懷疑。
如何“以智取勝”才是根本
不管上述哪種對抗方式,我們不禁要問的是:為什麼中美合作那麼多,交往那麼頻繁,但是兩國關係中的對抗性卻猶如頑疾附體而無法根除?由於眾多複雜因素交織在一起,結果可能是在中美兩國有重大利益衝突的時候,美國不會是一只紙老虎,反而會暴怒傷人。所以,我們能做的,恐怕只有科學地預測各種變量和危機處理方案,加強自我保護並力爭最好的雙贏結果。
不過,國際關係的演變在很多時候是讓人感到很無奈的,所謂“好也好不到哪裡、壞也壞不到哪裡”的說法,最有益的啟示是讓我們保持積極的樂觀態度來看待困難和成績。中美關係要想進一步發展,恐怕需要我們認真琢磨“防火牆”加到多厚、“防洪大堤”加到多高才有可能保證總體關係的安全和健康發展。
從這個角度上說,我們不僅要避免會讓兩國產生巨大衝突的陷阱,還應該避免希臘神話中不被聽信的卡珊德拉女神的悲劇:即便能夠預測未來可能發生的災難,但還是會眼睜睜看著城邦傾覆而無力阻止。小智治事,大智治制。進入新的發展階段,中美在處理對抗性敏感問題時,不能在根本問題上犯錯誤,雙方比的不應該是蠻力或單純的國家實力,不應該只是簡單單向的“買買買”模式,而是如何“以智取勝”,全面落實、快速推進能夠消弭對抗性的對話和合作機制。
(來源:環球時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