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方發布的“火星”-15發射信息顯示,它的上升高度為4475公里,而後在距半島東北海岸250公里處墜入日本海。它的飛行距離接近950公里。但平壤對其具體的墜落情況諱莫如深。此前,即2017年7月,朝鮮進行過兩枚“火星”-14的試射,有關其彈道的說法存在自相矛盾之處。8月28日發射的“火星”-12導彈的上升高度達到了550公里,飛行了2700公里。俄國防部當時依據客觀監測所獲得的數據發布公告,認為試驗結果遠遠沒有達到朝方公開的數據。那時,俄軍方便得出結論,即朝鮮所發射的導彈並不具備達到洲際射程的潛力。
倘若試驗結果不斷改善,朝鮮導彈能夠進入近地軌道。那麼,它們是否有能力將彈頭精准送抵距發射地點10000多公里之外的既定目標?此處亦存在疑問。我們也沒有可信的情報,即平壤已研發出足夠小的彈頭、可安裝於導彈之上。雖然朝鮮發射過衛星,但我們也只能據此推測出它擁有彈頭。衛星的發射表明朝鮮的確掌握了機動體系的研發技術,但彈頭跟衛星不一樣,它需要重新穿過大氣層,抵達地球表面的某一點。那麼,朝鮮保護彈頭免受超高溫損害的技術,其進展又如何呢?
德沃爾金強調,朝鮮的整個導彈計劃仍處於試驗階段,因而其可靠程度相當低。西方媒體已經略微降低了批朝調門。
另有專家認為,五角大樓和美國情報部門是蓄意誇大朝鮮在洲際彈道導彈及其所攜帶核彈頭方面的研發實力.
(來源:參考消息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