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1月29日電/1月26日,國務院新聞辦公室發表《中國的北極政策》白皮書,第一次全面準確地闡述了中國如何看待北極的形勢與變化、中國與北極的關係、中國的北極政策目標和基本原則、中國參與北極事務的主要政策主張,具有重要意義。白皮書明確了中國作為“北極事務重要利益攸關方”的定位,提出穩步推進北極國際合作的原則與主張,旨在增加中國北極政策的透明度,消除對中國參與北極開發的疑慮,發出中國致力於與國際社會共同維護北極的和平、穩定和可持續發展的積極信息。
隨著經濟全球化、區域一體化深入發展,北極在戰略、經濟、科研、環保、航道、資源等方面的價值提升,國際社會對其的關注日益增多。北極問題已超越北極國家間問題和區域問題的範疇,涉及北極域外國家的利益和全人類的共同命運,北極治理迫切需要各利益攸關方的參與和貢獻。中國作為聯合國安理會常任理事國和一系列涉北極國際條約的締約國,作為世界貿易大國和能源消費大國,對北極跨區域和全球性事務肩負重要責任。國際社會希望更多了解中國在北極事務上的立場,而中國已逐步形成北極各具體領域的立場主張和通常做法,具備總結提煉北極政策主張的基本條件。白皮書此時出台順理成章。
中國參與北極事務由來已久,與北極的跨區域和全球性問題息息相關。白皮書指出,中國在地緣上是“近北極國家”,是陸上最接近北極圈的國家之一。北極的自然狀況及其變化對中國的氣候系統和生態環境有著直接的影響,關係到中國在農業、林業、漁業、海洋等領域的經濟利益。早在1925年中國就加入了《斯匹次卑爾根群島條約》,開始參與北極事務。自上世紀90年代以來,中國在北極事務廣度、深度的參與方面均提速,已成為北極活動大國。2004年,中國建成“中國北極黃河站”。截至2017年年底,中國在北極地區已成功開展了8次北冰洋科學考察和14個年度的黃河站站基科學考察。經過多年努力,中國在北極地區逐步建立起海洋、冰雪、大氣、生物、地質等多學科觀測體系。如今中國的北極活動重點是北極科研、北極保護和北極合作,已拓展至全球治理、區域合作、多邊和雙邊機制等,涵蓋科學研究、生態環境、氣候變化、經濟開發和人文交流等北極事務的眾多領域。全球變暖使北極航道有望成為國際貿易的重要運輸幹線,中國企業開始積極探索北極航道的商業利用。
中國是北極事務的積極參與者、建設者和貢獻者。白皮書確定了“認識北極、保護北極、利用北極和參與治理北極”政策目標,提出了“尊重、合作、共贏、可持續”基本原則,並闡釋了五項具體的政策主張,是指導中國參與北極事務的綱領性文件。展望未來,中國將加強與國際社會合作,抓住北極發展的歷史性機遇,積極應對北極變化帶來的挑戰,推動“一帶一路”倡議涉北極合作,共建“冰上絲綢之路”,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為北極的和平穩定和可持續發展貢獻智慧與力量。
(作者阮宗澤為中國國際問題研究院常務副院長、研究員 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