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東潘村新修的村道 |
中評社北京1月30日電/1月21日上午,筆者驅車前往福建省莆田市秀嶼區月塘鎮東潘村,筆直寬敞的村道一眼望不到頭。
“過去下雨一出門,路上的積水能到‘腿彎子’深,現在可好了。”村民鄭文藻介紹,“我家門口就是16米寬的水泥路,還有太陽能路燈‘站崗’。”
去年4月,東潘村新修了這條雙向四車道的水泥路。特殊之處在於,修路的資金源自村裡移風易俗省下的彩禮錢。
東潘村地處沿海,當地外出經商人數眾多,長期以來形成了紅白喜事大操大辦、相互攀比的不良風俗。“高價聘金”給村裡的普通家庭帶來了沉重的經濟負擔,而家門口的村路卻遲遲未修好。
“這些年,一部分群眾在外經商賺了錢,就在婚喪嫁娶中盲目攀比。其實大多數人都不願意這樣,但礙於人情面子,又不得不‘隨大流’。”村委會主任潘國華分析說。
如何改變這種陋習?2016年底,東潘村將移風易俗寫進了村規民約,成立紅白理事會對婚喪嫁娶進行規範、引導和約束。理事都是德高望重的老黨員、退休幹部和村民代表,分工負責所在宗族或片區,確保紅白喜事的操辦在村裡有人管。
筆者看到路邊醒目位置掛著《東潘村“移風易俗”村規民約》:按照本村習俗,聘金最高不超過20萬元;提倡零聘金、零彩禮;紅白喜事酒席簡辦,酒席控制在20桌以內,每桌菜金控制在1500元以內;不用高檔煙酒,香煙每桌不超過100元,每包價格20元左右為宜;嫁女兒回門酒席香煙總量不超過20條,反對人手一包……一連串精確的數字,為聘金數額、酒席規模等劃定了標準。
去年以來,東潘村黨員幹部帶頭,群眾自覺融入,村裡風氣持續好轉。村黨支部去年年初向老年協會和各董事會倡議,將喜事新辦節省下來的錢用於修建村道,得到廣泛支持。“許多在外企業家積極伸出援手,將子女升學宴、孩子滿月宴、父母壽宴、婚喪嫁娶中高額彩禮節省下來,你五萬我十萬,很快攢了1200多萬元。”潘國華說,道路修通後,實現了全村各條支路全覆蓋,村民們對未來發展信心倍增。
黨的十九大報告強調,開展移風易俗、弘揚時代新風行動,抵制腐朽落後文化侵蝕。“移風易俗真正讓群眾‘減負’了。”莆田市紀委監委黨風政風監督室主任徐青鬆說,今年將繼續加強宣傳引導,讓移風易俗的成效不斷鞏固提升。
(來源:中國紀檢監察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