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2月1日電/今日(2月1日),宿白先生弟子、北京大學考古文博學院院長杭侃在朋友圈發布消息稱,中國考古學泰鬥、北京大學資深教授宿白先生今晨6點05分在北醫三院病逝,享年96歲。
宿白,1922年生於遼寧沈陽,1944年畢業於北京大學歷史學系,曾任北京大學考古系第一任系主任,是中國佛教考古和新中國考古教育的開創者。作為歷史考古學的集大成者,宿白在宗教考古、建築考古、印刷考古和版本學等領域的造詣深厚,為考古學界所公認。
宿白在歷史考古研究領域底蘊深厚,著述頗豐,著有《白沙宋墓》《藏傳佛教寺院考古》《中國石窟寺研究》《唐宋時期的雕版印刷》等學術著作,2016年7月,首屆中國考古學大會授予宿白“中國考古學會終身成就獎”。
上世紀50年代,宿白開始進行田野調查與發掘工作。1951年,他主持了河南禹縣白沙鎮北三座宋墓的發掘工作,並於1957年出版《白沙宋墓》一書。該書不僅全面報道了詳實的發掘資料,並且結合大量文獻分析了宋代的社會生活圖景,對墓葬的年代、墓主人的社會地位、宋代河南家族墓地中流行的貫魚葬習俗等進行了深入的分析,展現了宿白深厚的文獻功底,以及其將文獻考據與實物相結合的研究方法。《白沙宋墓》成為新中國田野考古報告的奠基之作,至今仍在學界頗具影響。
自1940年進入北大求學,到82歲離開講壇,宿白始終全身心投入到歷史考古之中,懷抱學者的審慎態度和求是精神。即便被學界視為考古學泰鬥,留下不少重要的考古學著作,桃李滿天下,宿白卻只將自己視作“北大的教書匠”,淡泊名利,只問耕耘。“因為我有興趣,我是學歷史的,歷史和考古分不開。歷史是文獻記載,考古是實際工作,所以,要做歷史就得做考古,要做就得長期做下去,不是長期做就不是真正做考古的人。”宿白生前接受採訪時曾這樣說。
(來源:新京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