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圖片來源:中評社網絡資料圖 |
中評社香港2月17日電(作者 汪毅夫)30餘年前,我在福建省圖書館特藏部找到劉家謀、黃宗鼎等人中舉時刻印的“齒錄”即履歷表,獲為至寶。1990年我參與寫作《台灣文學史》時曾經寫道:“劉家謀的生年,一般史志均據劉家謀的卒年(1853)和享年(40歲)推算為1814年。據《清代鄉會試卷齒錄匯存》中劉家謀親自填寫的履歷,劉家謀生於嘉慶乙亥(1815)二月十六日”。及讀朱彭壽《安樂康平室隨筆》,始知汪老頭是個傻老頭,始知:“應試時少填一歲”是南宋《登科錄》就有的俗例”,我製造了錯誤。1995年,我在寫作《台灣近代詩人在福建》一書時,變得有點聰明了。我寫道:“齒錄中黃宗鼎的生年同治乙醜為1865年,然應試時少填一歲在舊時是一個俗例,南宋《登科錄》中即已如是(請參見朱壽彭《安平康樂室隨筆》,北京中華書局1982年版)”。遵照“孤證不為定說”的古訓,我還從黃笏山畫照片裡(黃宗鼎哲嗣黃正襄教授提供)黃宗鼎的題跋找到佐證。
學術在進步,學者也會成長。作為老年學者,推動學術進步和兩岸關係和平發展是我一生的志業。
2018年2月16日記於北京
(作者汪毅夫系全國台灣研究會副會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