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險的“懂你”
“集體照相時你喜歡站在哪裡,跨門檻時喜歡先邁左腳還是右腳,你喜歡與什麼樣的人打交道,有些習慣你沒意識到,大數據或許已經發現了。”楊義先介紹,這主要是利用了數據挖掘技術。
“形象地說,所謂大數據,就是由許多千奇百怪的數據,雜亂無章地堆積在一起的東西。”楊義先說,你主動在網上說的話、發的微博微信、在不知道的情況下被馬路攝像頭獲取的視頻、手機定位系統留下的路線圖都是大數據的組成部分。總之,每種通信和控制類設備,無論它是軟件還是硬件,其實都是獲取數據的工具。
楊義先認為,其實,所謂的大數據挖掘,從某種意義上說,就是由機器自動完成的特殊“人肉搜索”而已。只不過,現在“人肉”的目的,不再限於抹黑或頌揚某人,而是有更加廣泛的用途,比如為商品銷售者尋找最佳買家、為某類數據尋找規律、為某些事物之間尋找關聯等。總之,只要目的明確,大數據挖掘就有用武之地。
“必須承認,就現實情況來說,大數據隱私挖掘的殺傷力,已遠遠超過了大數據隱私保護所需要的能力。”楊義先說。
對此,有網友感嘆:“個人隱私就算瞞過了枕邊人,也瞞不過互聯網公司。”
隱私保護需多管齊下
多位從事法律工作的專業人士向科技日報記者表示,同一產品針對不同消費者制定不同價格的行為顯然是存在問題的,商家應該及時調整價格表。
“如果單靠技術,顯然無能為力,甚至會越保護就越加劇隱私的洩露。”楊義先說,必須多管齊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