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台灣政客說這是重打過去曾經打過的“三戰”中的“心理戰”(其他兩戰是“法律戰”、“輿論戰”)。倘一定要這樣說,也未嘗不可,只不過此前的“心理戰”是以“嚇阻“台獨”為主要手段,現在則是大打“親情牌”,是針對台灣與祖國大陸分治六十多年,台灣同胞在政治生態及環境下發生了許多心理變化,尤其是當地原居民以至渡台居民的第三代,與祖國大陸的認知較為疏遠。因此,在“兩岸一家親”基調下推出“同等待遇”,尤其是針對台灣青壯年知識分子就業求職難,薪金水平二十年不變,寒窗苦讀二十多年卻投入失業大軍,或是被迫從事低學歷即可應聘的工作,以及視野不足等情況,以祖國大陸經濟發展迅速,可以為他們提供更多更好的就業以至創業的機會,而且在專業國際交流方面的機會甚多,讓他們在解決“稻粱謀”問題的同時,思想感情也潛移默化地發生變化,抓鐵有痕,久久為功,就必定能促使兩岸心靈契合。
這就如一些學者專家所言,《政府工作報告》中的涉台內容,體現了對台工作已經進入了常規化的軌道,大陸有自信通過兩岸經濟社會融合來促進兩岸合作發展,也有足夠的實力和能力反對“台獨”勢力,從而促使國家統一從“議題階段”朝“落實階段”移轉。大陸未來對台工作將轉向兩岸治理,在民進黨當局回到一個國家框架之前,兩岸治理的重點更多在大陸部分,一旦條件成熟,兩岸雙方共同治理的局面就會出現。但如果民進黨當局採取模糊衝撞底線的行動,大陸方面將會順勢在軍事、外交、經濟等方面採取相應行動,進一步壓縮台灣當局活動空間。與此同時,更多對台灣民眾的利好政策措施會繼續出台,推進祖國統一進程將落實到兩岸民眾更加美好的生活之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