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粵港澳大灣區”是一個整合空間、經濟、產業概念的“升級版”區域協調合作,最大的特點就是開放,不只是限於經濟領域,還涵蓋科、教、文、體、衛等各個領域,是中央從國家治理的全局高度支持港澳與廣東這塊改革開放前沿陣地相融合,實現共建共享共贏的重大決策部署。去年,由廣東省有關部門共同發起組建的粵港澳大灣區研究院發布的研究報告指出,粵港澳大灣區呈現發展空間大、發展速度快的特征,在面積、人口、GDP規模上已可與紐約灣區、東京灣區、舊金山灣區等世界級灣區等量齊觀,且2016年經濟增速分別是上述三大灣區的2.26倍、2.19倍、2.93倍,是四大灣區中最有發展潛力的灣區。隨著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的不斷推進,香港的發展將不再局限於自身1100平方公里的土地,大灣區6600萬人口也將成為一個整體市場。“灣區經濟”內在聚合力所產生的規模效應和乘數效應,將使粵港澳大灣區成為世界經濟增長的重要引擎。到那時,大灣區不僅會成為香港企業家創新創業的沃土熱土,也會成為廣大香港同胞尤其是青年朋友盡展其才、安居樂業的共同家園。
香港特區政府和社會各界對中央關於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的戰略布局反應非常迅速,並熱情積極參與。林鄭月娥行政長官在首份《施政報告》中即提出將積極參與推進大灣區建設,並將“與內地合作督導委員會”更名為“推進大灣區建設及內地合作督導委員會”,設立“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辦公室”專責與內地及澳門有關方面對接。這次“兩會”之前,林鄭月娥行政長官還專門與在座各位代表和港區全國政協委員座談交流,鼓勵大家在國家最高議事殿堂為大灣區建設“再添一把火”。譚耀宗、葉國謙、陳勇等代表民建聯向大會提交的提案,也在推動粵港澳大灣區發展方面著墨最多,提出了一些很好的建議。
誠然,在“一個國家、兩種制度、三種貨幣、三個不同法域和三個獨立關稅區”的特殊條件下建設粵港澳大灣區,沒有現成經驗可以借鑒,可能會面臨一些體制機制障礙。但我們常講“辦法總比困難多”,只要我們堅守“一國”之本,善用“兩制”之利,就不僅能夠一一化解障礙和困難,而且將開辟出世界級灣區的新境界。首先,因為粵港澳三地同屬“一國”,在中央的強有力統籌領導下,我們完全可以充分發揮內地的最大政治優勢制度優勢和“一國兩制”的獨特優勢,做到統籌考慮、通盤設計,並能有效達成共識,突破壁壘,避免出現重複建設、同質競爭的現象,以有效提升區域的整體競爭力,締造多贏共榮。同時,因為粵港澳三地分屬“兩制”,各具特色優勢,可以通過有序分工、互惠互利實現資源共享和錯位發展,從而形成一個更加多元、更具活力的灣區經濟社會發展共同體和安居樂業的共同家園。從這個意義上說,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必將是堅守“一國”之本,善用“兩制”之利的嶄新實踐和精彩演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