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田飛龍 |
中評社北京3月11日電(記者 徐夢溪)北京航空航天大學法學院副教授、一國兩制法律研究中心執行主任田飛龍日前在民革中央出席第二十三次兩岸青年觀點論壇,談及對台灣第三勢力的看法。田飛龍表示,要關注、培育、引導第三勢力,使第三勢力將來成為兩岸之間和平協商立憲的一個橋梁和關鍵少數。
田飛龍首先強調了第三勢力的重要性,表示第三勢力在中國近代史是非常重要的一支力量,包括民革本身也是第三勢力演化而成的大陸制度的成果。第三勢力在中國近現代革命和立憲中,是一個關鍵的少數。第三勢力飄向誰,就意味著誰掌握了歷史進程和民意的支持。
他舉例說明,在晚清,第三勢力作為革命黨和保皇黨之間的立憲派的力量出現,在南方各省紛紛革命後,革命派無法深入社會基層,這時實際上立憲的力量是真正的力量,進步知識分子的力量承擔了社會治理協商立憲、南北妥協的中介性的責任。以及在新舊政協過程中,第三勢力一直是國共兩黨之間的民意的指標——第三勢力是否參加1949年的新政協,成為國共兩黨之間的政治正當性的測試。
對於現在島內的第三勢力,田飛龍指出,其發展和發育與兩岸關係的發展演變,尤其是在第二個一百年對標的周期中,與兩岸和平統一的和平談判以及協商立憲的進程是相關的。
“所以我們要關注、培育、引導第三勢力,使第三勢力將來成為兩岸之間和平協商立憲的一個橋梁和關鍵少數。”
具體到目前島內的第三勢力的情況,田飛龍總結說,目前的第三勢力在島內藍綠之間和統"獨"之間逐漸生長出來,但卻是“有勢力,無主題”。
他指出,第三勢力有柯文哲、時代力量、新黨青年軍等,其內部仍然按照藍綠的取向產生分歧或分化,只不過是由於對傳統藍綠的論述和進取路線有所不滿,而分裂分化出來。
第三勢力無論是從國民黨分化出來,還是民進黨分化出來,仍然保持著和原體制、原黨派之間千絲萬縷的聯繫,甚至不能排除在一定的利益整合條件下會回歸體制。這和香港在2015年政改闖關失敗之後的第三勢力短暫的發展也相關,它沒有能力整合成一個具有鮮明主題、鮮明旗幟、鮮明組織、鮮明綱領、鮮明路線的真正的第三黨,或者第三黨的政黨聯盟。
第三勢力是兩黨政治的衍生性產物,是未能為兩黨的傳統路線和論述完全包容的一部分的抗議者,但不是絕對的反抗者,因為它沒有徹底反抗、獨辟蹊徑的政治意識,也沒有核心性的、魅力型的政治人物。因而第三勢力處於一種不確定的演化狀態,與原體制之間存在合作或合謀,甚至是分立競爭的態勢。
|